度加深了一层。
最开始,他以为这个世界是真实不虚的,所以一直很努力。
然后,具备了实在性之后,他觉得这个世界是虚无的,因此他的态度也虚无了起来。
而如今,他知道,哪怕世界本身可以被改变,但发生过的一切,就是发生过了,这不会因为被更改而变得虚假。
就好像是,爱上一个人,然后失忆了。
哪怕你不记得那时候的心情了,可这份感情是真切确凿的,绝无虚假的,哪怕所有人都不记得了,你自己也不记得了,但那也是真实存在的。
景雾臻其实说的也没错,虽然这个答案充满了‘独立’的感觉,但那是没有错的。
尽管人这一生的道路从头到尾都长满了杂草,但也只有自己是自己这一生的见证人,哪怕自己都不曾记得,也唯有自己才见证过。
只是,李启加了一些理解进去,
不是只有自己见证……而是,和所有人一起见证。
当你寻找生命的意义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答案,比如梦想,道途,爱情,亲情,但无一例外,这些答案……都不在自己的身上。
你不可能单纯的从自己身上找到意义,想想看,一个人从生下来,诞生意识,一直都待在一片绝对虚无之中,那这个人可能找到生命的意义吗?
周围都是绝对虚无,他什么都感觉不到,哪怕他诞生了意识,他又能找到所谓的‘意义’是什么吗?
所以,李启觉得……生命的意义,从来就不在自己的身上。
李启曾经悟出过‘因果’为何物。
万般行为,皆是种因,日后必会得果。
因果大网,就好像无数纵横交错的弦,飘飘扬扬,有聚有散。
这些弦时而相交,其中的交点就具现为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是人与人的‘接触’。
这种交点,就被称之为“缘”。佛教的根本教义,是“缘起”,其本意就是说这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而诞生出来的。有缘,故而有了一切你所见所闻所感的事物,有了可以观察、可以总结、可以思考的规则,这种规则称为法。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绝对独立的,任何事物都必然在隐形的琴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