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烦恼,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认识到这件事需要改变’,但不忿不恼,只是去改变,而不会‘不满’。
是因为这件事错了,所以需要改变,而不是“因为这件事我不满,所以去改变”。
看似没什么差别,但其中魔念滋生之所在,难以形容。
所以天魔一脉的修行者应对起来,才尤为困难,所以天魔才会广泛存在于那么多人的道心之中,你根本不知道那到底是别人植入的魔念还是你自己的念头。
世上能够完全没有魔念的人,能有几个?而且最低也是佛那个境界的了。
心有所感,性有所动,感而后发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是人之常情,说要不动性、不动情,却依然可以维持智慧和思考,那已经到了佛的境界,不是寻常修行者能达到的。
菩提是觉悟的意思,烦恼则是沉沦之中,本就是一体两面。
阳面叫菩提,阴面叫烦恼,阴阳是一体,没有办法分开,所以“菩提即烦恼,烦恼即菩提”,全赖阴阳轮转,哪一面朝上。菩提与烦恼都是在圣不添在凡不减,想去掉烦恼换来菩提,那本身就已经偏离了‘菩提’了。
二者的根本区别只在一念之间,全赖于你的发心,魔念本心之间,全凭此一念,因此不可不谨慎。
自色身中邪见烦恼、愚痴迷妄,自觉有性,实则生魔。
天魔一脉的魔念作祟,所以才争贪不已,烦恼无限,生气忿怒,种种负面情绪笼罩,争气上火,气火攻心。
伴随着这些,随之而来的“怒恨怨恼烦”五鬼。
五鬼悄然浮现于李启的思维之中,
本事越大的人脾气秉性越大,怒恨怨恼烦越厉害,就越遮蔽他的天性,其本心就越难表现出来,也就越没有办法做好人。
即使他想迷途知返,无奈五鬼当家,本性做不了主,只能徒劳呼喊:想当个好人太难了!
常常见到这样的人在痛苦挣扎,想摆脱五鬼的魔掌控制,有些人摆脱不了,干脆就入魔了。
仅仅是刚刚见面,四个四品魔头联手,刹那间将李启的心智,肉身,以及心智肉身中间的桥梁都完全掌握。
如果是寻常四品,这时候已经彻底没有翻身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