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百七十四章 老朱是基建狂魔(二更)(4/5)

    在很多文章中,说明代科举考试,其实就考第一场,即书经义这一场。

    这其实是不公正的,也是不客观的。

    明初评阅试卷,分了十八房,每一个房的地位是相当的,可以说是一视同仁,重要性都是不可取代的。

    只有到了中后期,明代才出现了“五经魁”,即以五经论输赢,只要你八股文写得好,其他如判语、经史策等,纵是鬼神不通,谁都看不懂,也能中第。

    这种局部成绩取代整体成绩,在明中后期确实是存在的。

    这也可以理解,像是经史策之类的,后期字数动不动就千字以上,比写论文还难。

    一些举人绞尽脑汁,吐干净唾沫,才写了出来。到了考试官那里,瞄了一眼,又臭又长,怎么看?

    而且审阅官人少,卷子却很多,天天在这里评阅卷子,半个多月没办法回家陪老婆孩子,也不是个事。

    为了早点回家睡觉,大家都省点事,你们写好八股文,我们审好八股文,就这样说好了,落榜的那位,回家别看什么经史策了,专心练习八股文吧。

    说到底,八股文的危害,虽是朱元璋埋下的苗,但真正桎梏天下的根,还出在这群偷懒的考官身上。

    他们越懒,越在乎八股文……

    天下举人想要上这艘船,只能拿出八股文的票,拿错了票,是不会让你登船的。

    像是杨士奇、姚广孝这种逃票混上船的,可谓极为罕见。

    对于大部分举人而言,只能回家研究八股船票的问题。

    六月三十日,方孝孺、姚广孝、杨士奇,进武英殿,汇报科举之事。

    “此番取士合计三百二十名,俱以填入正榜,只待明日,便可张榜于贡院之外。”

    方孝孺呈献给朱允炆一份清单。

    朱允炆满意地点了点头,道:“这些时日,辛苦你们了。”

    接过清单,朱允炆仔细看去,三人点中的会元,名为王艮,第二名胡靖,第三名为金幼孜,而杨荣,位列第四。

    一一扫过,在二十名位置,才看到了杨溥的名字。

    “终于来了。”

    朱允炆轻轻说道。

    曾经在朱棣手下,辅佐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