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一句话,今儿他当家。
老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乍一听三千人马不少,凭地利完全可以拒敌山外,不让清军踏入一步。
然则别忘记了,这支人马是火器部队,实战经验少,近战经验无,战力实在堪忧。倒是那两百余家丁,让胡岭特别的满意。
这支家丁队伍由两拨人组成,一是常宇当初在京城买的几十个家丁,后准备杀掉灭口,但一直于心不忍,藏于军中,现在主要从事后勤工作,生火作饭喂马啥的,此时就在山洞中忙活着。
另一波则是姜的家丁,姜被杀后投靠常宇一直鞍前马后辗转大江南北,这支家丁虽一直未被常宇用在刀刃上,但并不代表他们不行,甚至可以说他们的战力寻常人马还真不是对手。
姜是谁,大同总兵,经略边关数年,带的都是强兵悍卒,家丁是他的私军,精心培养下个个骁勇善战弓马骑射无所不精。
只可惜的是这支家丁一直被常宇用来打杂,胡岭总觉得有些暴殄天物,他甚至一直梦想假若这支家丁交由自己统领的话,自成一营,该多好啊!
只是那个吴中好像也一直觊觎这支人马,而督主的态度一直似是而非。
此事一过,当向督主开口乞人,胡岭暗暗下了决心,从望所钻出来,朝山中谷底行去。
清军搜山,小太监稳坐钓鱼台甚至在洞中睡的昏天暗地,但胡岭却没这份定力,调动步兵营分成三路人马,一路设卡设伏,一路构建工事,一路机动支援,至于那两百家丁则在磨刀霍霍,若要近身肉搏的时候还得靠他们抗事!
家丁装备齐全,一人一套软甲一刀一弓一箭壶,壶中有箭二十支。
出关前他们可是没这套装备的。
常宇特别注重三件事,士兵的攻击力和防护力以及远程杀伤武器的配备。
出京去太原的时候他给宫字营的装备是软甲长刀没有弓箭,而且那时候还是偷偷摸摸,太原一战后获得不菲战利品同时也有了经验,出关时,宫字营已经是重甲加身,有刀有弓,甚至有的连战马都披甲。
明朝这时防护甲的发展已到了巅峰,遇到重甲兵时,若非重武器和冲击力并进很难取其性命。
这也是为何他伏击以骁勇善战的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