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病得比她还重,可人特别乐观,手还巧,竟是个很会织毛线的男人。
他总是笑着“妮儿妮儿”地叫她,因她生病时年纪小,刚辍学被剃了光头,正哭鼻子呢,他就给她织了顶缀绒球的毛线帽子,边缘还用白毛线织了圈雪花图案,很漂亮。
那大叔就经常和她说起河南的美食,这也好吃那也好吃,最常提起的便是开封特产杏仁茶。说是用龙凤铜制的大壶,装上沸水滚滚冲成的。茶底的杏仁也必须用南阳的甜杏仁,前一晚拿井水泡软,再在石磨上细细磨成浆。末了,滤去渣子,那倒出来的汁子一定是润润的白色,再用糯米粉一起熬煮成糊糊,往里加上花生、红枣、芝麻、腰果、核桃、葡萄干等满满的小料,就成了。吃起来,连红枣片都是脆脆的,夏天加冰吃,冬天热着吃,甜而不腻,那叫个香。
听得姚如意直咽口水。也不知此间的杏仁汤与后世开封的杏仁茶可相似?
姚如意踮起脚来。
前世她个子不高、骨架小,原身也是。今早梳洗时她就发现了,她和书里的“姚如意”生得很像,只不过后来她太瘦了,脸色也不好,很不如原主好看。
这瘸腿摊主的小摊架在两层台阶上,姚如意得两手扒在木板边缘,伸长脖子,才能看到那摊主是如何烹制的。
不过也没什么看头,茶汤的各样汤底是早熬好的,一直温在红泥炉上,现舀现添的只有佐料。
这瘸腿摊主加的配料与大叔所说的类似,只有汤底稀薄些,用木勺舀起能扯出细细的丝线,不似大叔说的那般稠糯。
但她还是满足且珍惜地喝着——自打生了病,她不知多少年没有正常吃过零食、奶茶和饭菜了——千奇百味的中药倒是吃了不少。
后来,甚至只能靠鼻饲了。
能吃饭的日子,不管吃什么,对她而言都是最好的日子。
程娘子说得不错,这家茶汤的确好滋味,拿粗陶碗盛着,汤色乳白透点微黄,葡萄干、山楂、核桃碎撒得星星点点。趁热啜一口,杏仁的涩苦早叫糖化去,绵滑甜香混着杏仁气,那种稠而不滞的暖意顺着喉咙往肚里淌,喝下一碗,叫人五脏六腑都舒展开来了。
好舒坦,好幸福。
尤其今儿还是个格外晴好的天,阳光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