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总觉得,厉延贞并非十几岁的少年之人,更像是一个久经历练的老成谋事的成人。
昨日酒筵之上,他为何要阻拦谢师然,就是因为他对厉延贞的了解。果不其然,所有一切还是都不可能瞒得住他。
再次苦涩叹息一声,谢康开口道:“贞子,为师知道,有句话你没有说出来。就是,此前在盱眙之时,老朽致力于让你前来阳夏。”
谢康的开诚布公,令厉延贞感到十分的意外。刚才回答他的那番话,他就刻意没有提及此事,就是怕老师内心更加的感到愧疚。却没有想到,反而他自己提及了。
闻言刚要开口,却没有想到谢康抬手,打断了厉延贞。继续对他言道:“一首“清明”不仅让徐敬业等人,注意到了你,朝中裴相的清明公子,更令贞子名声大噪。或许,你小子自己不以为意,却不知道清明公子之名,不仅被士林所传颂,同时也被士族门阀大家所关注。”
谢康的话,让厉延贞心中震撼不已。他实在不敢相信,在这个时代之中,一首能够传颂出来的成名诗作,居然会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听到谢康的这番话,厉延贞心中陡然间,似乎意识到了,谢氏所为的目的了。
“阳夏谢氏,自东晋先祖谢安、谢玄以来,曾被誉为“四海大姓”之一,显赫盛极近百年,随后逐渐日渐衰弱。前隋大业年间,族长前辈谢映登,投身瓦岗寨并伺后追随先帝太宗,谢氏再次为天下士卒门阀所看重。然,阳夏谢氏自先祖以来,皆以诗书传家。映登前辈以武人身居朝堂,谢氏其他人便没有跻身朝堂的机会。映登前辈晚年之际,希望族中后辈能够以诗书文采考取功名。只是,直到临终也未能如愿。为此,我谢氏一族,一直以来都希望,族中能够出现一位博学多才的后辈,为谢氏争的一席之地。”
说到这里,谢康看向厉延贞的目光中,透出一股希冀之色,似乎在期盼着什么。
“只可惜,谢氏三代之中,包括族长和老朽等人,都没有如此不世之材。贞子都梁山高诵《清明》盱眙城厉宅慰藉老朽《与谢师茶宴》,淮阴城《故人庄夜咏》,皆彰显出贞子百年不世出之大才。”
厉延贞愕然愣了一下,前两首他知道,就这两首装逼的抄袭,才让自己麻烦接连不断。可是,这《故人庄夜咏》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