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延贞剽窃别人的诗词,并没有什么功利之意。
他仅仅是因为被身边的环境所影响,同时也想要告慰一下,天上有知的父母。更要重要的是,身边阿翁眼中的殷殷期盼之意,让他怎能无动于衷。
却万万没有想到,重生后的第一次剽窃,居然还被别人给听到了。
当然,他并不担心,别人会说他是文抄公。
这首清明,虽然后世众所周知,却也要等上几百年之后,作者黄庭坚才会出生。只要是厉延贞不会倒霉的,遇到同样重生的后世之人,就绝对没有问题。
虽然落不下一个文贼的名声。但是,诗词的含义,却容易引起他人的误会。不然,他的声音刚落下,身后就传来他人惊叹之声。
这首《清明》,是几百年后的北宋末年。黄庭坚作于王安石变法引起的“元佑党争”,而作为旧派的元佑党人的黄庭坚,因与苏轼交好,而受到牵连。在这种情况下,触景生情而作出了这首清明。
而厉延贞虽然同样是触景生情,但是却剽窃的有点不是时候了。
厉延贞心中不觉苦涩,看来这违心的事,还是不能做啊。
老天爷还是公道的,绝不给你任何的侥幸机会。
听到身后有人惊呼,震惊的厉阿翁,也幡然清醒过来,随着厉延贞一同转身望去。
只见刚才的三个儒士,站在那株杉树下,脸上皆挂着惊愕,眸光中闪现着惊奇之色望着厉延贞。
厉延贞无奈的苦涩一笑,看到阿翁也是一副惊讶之色。
看到三人之后阿翁眉头微蹙,眉眼之间似乎带有一丝的担忧之意。
厉延贞并未多想,而是向阿翁微微点头以示安抚,转身向三人走去。厉阿翁见状,匆忙快步跟了上去,连坟茔前的祭品都忘记了没有收拾。
厉延贞走上前,插手一礼:“三位先生,从这里翻越过去,你们就能够看到那条道了。”
他现在就想让这三个家伙赶快走,他可不想去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诵出那首诗。
可是,这个时代的文人,皆颇有一股执拗的劲。厉延贞刚才的话,虽然含蓄的表示请他们离开,也不知道他们是否会意。
三人却好像没有听出来一样。就连此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