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研究员也是躺在实验室的休息室里,身边就放着小白鼠,玩着自己的手机,时不时看一眼小白鼠就行了。
等到次日中午,24小时过去。
那20只小白鼠看上去也没有什么大碍,在经过一番检查之后,身体也是健康的。
因而实验就进入到下个阶段,测试蛋白质机器人在小白鼠体内的移动能力。
将一只只小白鼠固定在单独的底座上,然后发射脉冲电信号。
通过电磁场的反馈,可以看到那些蛋白质机器人顺着小白鼠的血管不断前进。
但至于后退就很困难了,毕竟小白鼠的血液是一直向前流动的。
以蛋白质机器人的体量和动力,想要逆流而上,完全不可能。
不过赵小侯也不需要蛋白质机器人在血管里逆流而上。
这个实验只不过是为了测试蛋白质机器人在血液流动之下移动的情况罢了。
之后,随着一系列的实验进行,他们项目的推进速度就相当快了。
在短短十天时间,他们就将那两千只小白鼠消耗光了。
原因很简单,项目已经推进到使用蛋白质机器人对小白鼠的一些器官细胞进行破坏,借此来模拟对癌细胞的攻击行为。
这个阶段实际上,对李英楠是一个巨大考验。
因为那些蛋白质机器人的一切行为,都需要程序来控制。
程序通过发射脉冲电信号,驱动蛋白质机器人行动。
但想要同时控制复数以上的蛋白质机器人,就需要相当复杂的程序来控制脉冲电信号。
当然,这个控制也不需要精确到每一个蛋白质机器人身上,而是控制一个微小片区内的数十个乃至于上百个蛋白质机器人进行行动。
但这个时候一次注射进入小白鼠体内的蛋白质机器人数量就超过了上千。
因而程序需要在同一时间内控制发射十个以上的脉冲电信号,才能够控制所有的蛋白质机器人。
当然,这仅仅只是起步。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程序需要提升到同一时间控制发射上百个乃至于数百个脉冲电信号,才能够控制足够的蛋白质机器人进行一场手术。
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