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赵小侯上交了申请。
而军方这边的动作也是相当快捷。
仅仅三天之后,一个由国家顶尖飞机科研人员组成的考核组就来到了京北,对赵小侯这个项目进行了考核。
当然,主要就是查看其项目的各种实验数据,测试报告等等,并且还查看了实物。
实际上,和上次来查看燃气轮机的专家组一样,这次过来的考核组成员,基本上每个人参加过战斗机研发的,并且都是重量级人物,不少还担任过项目总师。
因而他们的年纪大多都在七十岁以上了,并且不管是在业界的资历还是学术成果上,都是屈指可数的大佬。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对于赵小侯这么个年轻人居然研制出一款先进的航发来,是不抱太大的希望。
虽然上报的一些数据可以看出,这款引擎的性能的确强大。
但他们也不是没有遇上过一些造假的学术成果,因而他们见到赵小侯的时候,仅仅只是脸皮笑了一下。
至于接下来如何对待赵小侯,就得看他的成果是真是假了。
毕竟他们也不完全确定赵小侯这个成果就是造假的。
毕竟之前一些研究燃气轮机的老朋友也说到了赵小侯这个名字,表示其就是个天才,有他在,大夏的燃气轮机技术至少五十年内不会被其他国家超过。
但研究燃气轮机的跑来研究航发?
这不是搞笑吗?
现在的学科正在不断细分之中,燃气轮机和航发可以说已经是两个不太相同的科研领域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即便是看到原始的实验数据以及相关测试报告,他们的脸色也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心中在反复判断其中存在的漏洞。
但以他们的水平,居然没能找到造假的漏洞,就让他们感觉有些诧异了。
而等到他们来到工厂的某个车间,看到安装在简易测试台上的q1航发之后,一直波澜不惊的眼神就出现了一些变化。
原因很简单,在他们看过太多航发的眼睛里,这台航发的外观也是显得那么完美无缺。
整体银白色的机体,就给人一种沉静的机械感。
而等到赵小侯亲手转动按钮,给引擎输入油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