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水稻都晒好后,收税的衙役就来了。
大乾的田税以土地和人丁为主要征税对象,这是大乾农民赋税的主要组成。
遵循“丁有投,田有租”、“赋税十取一,地计田出夫”的原则来收取赋税。
而大乾的土地分为官田和民田,税率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则减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草塌地三合一勺,没官田一斗二升。
如此计算下来,大乾的赋税其实并不重。再加当今圣上多次对偏远地区减免赋税,桃花村的村民只需要上缴收成的十分之一就行了。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矩州天高皇帝远,安南县更是偏远到大乾的地图上都不一定有标注。如此安南县的县令就像一个土皇帝一般,肆无忌惮的加重老百姓的赋税。
告御状?呵呵呵,你还没有走到京都就饿死在半路了。
再说没有衙门出具的路引,你连安南县都走不出去。还想告御状?晚上睡觉的时候在梦里想想得了。
所以在看到衙役们赶着牛车进了村庄后,所有人都发出一声叹息。“希望今年少收一些火耗吧。”
顾爷爷一边说着,一边安排家里人跳着水稻和玉米往大榕树而去。
顾嘉月扶着奶奶的手臂,好奇的问道:“奶奶,什么是火耗?”
“火耗就是征收途中的损耗和地方官府的办公费用。比如我们家需要缴纳一石的赋税,那就得多给二十升的火耗。可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损耗和费用很多是被衙役中饱私囊。”
所以到头来农民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连温饱都不能维持。
顾嘉月听着奶奶的话,心中无比的愤怒。
按着大乾的重量换算,一石差不多等于150斤,一升差不多等于现代的15斤,二十升就是三十斤。已经是赋税的五分之一了。
而这还只是表面的,还有许多阴暗的苛捐杂税压榨着老百姓的剩余价值。
这还是当今圣上多次减免的后果,换成前朝末年比如今还要重上不少的赋税,怪不得百姓要反。
可大乾的税收模式是沿用前朝的,新朝初立,目前还看不出多大的问题,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兼并越来越重,赋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