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谢邀,假千金她只想教书 > 第220章 教育(2/3)
不开农业的。”

    “你们之中有一部分人已经参加过两次农忙了,可在这过程中,你们有没有用你们所学的东西去思考过如何让农活变得轻松起来?”

    原本脸色不是很好的学子们听了这话,脸色稍微缓和了几分。不过随即又皱起了眉头。

    张生摇了摇头。“夫子,圣人之言很少有关于农桑的。而科举”

    “你们想说科举不考农桑?”

    大部分人都赞同的点了点头。可顾嘉月却有不一样的看法。

    “你们错了。孟子向齐宣王勾画出仁政王道的蓝图,提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前朝开国皇帝在《帝范》的“务农篇”中提到“夫食为人天,农为政本”

    “姜公在《太公六韬》中虽未专门详细论述务农,但提到“民化而从政,是以天无为而成事,民无与而自富,此圣人之德也。”

    “这些圣人的观点和言论虽然不是专门系统的务农文章,但都体现了他们对农业的重视以及对如何发展农业的思考和主张。”

    “好,然后我们再回到你们认为我在故意折磨你们这个话题。”

    顾嘉月拿出课本。“你们将书本翻到一百八十五页,这里有一道经义题。”

    《大学》有云:“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诗经七月》详细描绘了古代民众一年四季农桑劳作的场景,如“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周礼》中亦设有诸多官职以司农桑之事,如“遂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图经田野,造县鄙形体之法。以岁时稽其人民,而授之田野,简其兵器,教之稼穑”。

    请依据经典,阐述农桑为何被视为国家之根本。分析农桑生产在古代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其对国家稳定、人口繁衍、财政收入等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这是建元十二年的院试经义题,距今也不过三年有余罢了。”

    “再看第一百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