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能量循环系统的运转逻辑,竟与寰宇银阙的量子架构如出一辙。更令人震惊的是图纸角落的落款:“万历四十年,天工监造”,但时间戳显示的量子签名,却来自三千年后的未来。
赵莽的龙纹刺青突然剧烈震颤,他在量子层面“看”到了跨越时空的画面重叠。十六世纪的大明工部作坊里,工匠们在绘制星核草图;而在三千年后的宇宙空间站,高等文明的工程师们正将寰宇银阙的参数导入量子打印机。两个场景的画面逐渐融合,最终化作同一幅蓝图——原来星核从诞生之初,就承载着文明自救的终极使命。
“晓雯,启动时空回溯协议!”赵莽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当量子探针深入星核核心,他们看到了更加震撼的景象:在时空的褶皱里,无数个文明的片段正在循环播放。玛雅祭司在金字塔顶观测星象,其实是在校准星核的量子频率;洛佩兹神父绘制的猎户座星图,本就是星核定位系统的一部分;而张居正推行《考成法》,不仅是治国方略,更是为构建寰宇银阙提前准备的秩序框架。
林晓雯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将星核数据与历史档案进行交叉比对。她发现,明朝船队下西洋携带的神秘青铜罗盘,其内部结构竟与星核的量子纠缠装置完全吻合;葡萄牙航海日志中记载的“幽灵船”事件,实则是星核在不同时空的投影。这些被历史尘埃掩盖的线索,此刻串联成完美的闭环——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未来危机的回应。
在量子层面,赵莽与十一万灵魂的意识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共鸣。他“看”到了因果循环的全貌:当未来的文明预见到黑暗势力的威胁,便将星核的设计图通过量子纠缠送回过去。明朝的天工监收到信息后,以《考成法》为基础制造星核,并埋下三组线索。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线索在历史长河中流转,最终指引当代人类完成寰宇银阙的构建。而寰宇银阙的成功,又确保了未来文明的诞生,形成了一个永恒的因果闭环。
“我们不是偶然的拯救者,而是早已被写入历史的必然。”赵莽的意识波动在量子网络中回荡。他终于明白,父亲临终前那句“记住我们都是时间长河中的摆渡人”的真正含义——赵氏家族世代守护的秘密,戚家刀上镌刻的传承,都是这场跨越千年自救行动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