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战役余波——黄沙下的时空
1赵莽团队
第一卷:冰层下的异响
千佛洞冰渊梵钟
2045年的青藏高原,寒风如刀刃般刮过赵莽的防风面罩。作为冰川考古与高能物理联合小组的负责人,他握紧手中的量子钻探仪,看着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异常数据。团队已经在莫高窟附近的冰川下钻探了整整三天,本以为只是一次常规的古文明遗迹探测,却不想在地下300米处,雷达回馈的声波图出现了诡异的波纹。
\"赵队!声波反射强度突然暴增!\"组员林小雨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根据回波频率计算,下方存在一个规则几何物体,直径约五米,材质完全无法识别!\"
赵莽的心跳陡然加快。他立即调整钻探参数,纳米钻头在冰层中发出刺耳的嗡鸣。随着冰层被逐渐穿透,一股刺骨的寒意扑面而来,温度监测仪的数值疯狂下跌,最终定格在绝对零度附近。当钻头终于触及物体表面时,整个钻探平台剧烈震颤起来。
\"快看看这是什么!\"组员王磊的惊呼从对讲机传来。赵莽顺着探照灯的光束望去,只见冰层中包裹着一个巨大的钟形物体,通体银蓝,表面流转着神秘的光晕。它静静地悬浮在冰层中,没有任何支撑,却给人一种永恒静止的感觉。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它竟然没有丝毫锈蚀的痕迹。
\"金属氢?\"赵莽倒吸一口冷气。作为高能物理专家,他对这种理论上存在于极高压力下的物质再熟悉不过。但此刻眼前的物体,显然违背了所有已知的物理定律。金属氢通常需要数百万个大气压才能稳定存在,而这里只是冰川地下,根本不可能满足条件。
团队小心翼翼地清除周围的冰层,一个巨大的梵钟逐渐显露全貌。钟体表面雕刻着精美的佛教纹饰,却又夹杂着类似量子线路的复杂图案。当赵莽用光谱分析仪扫描时,仪器显示出的元素组成让所有人目瞪口呆——除了金属氢,还检测到大量未知的同位素,以及微量的反物质。
\"这不可能是古代的产物。\"林小雨的声音有些颤抖,\"这些量子线路的设计,至少领先我们现有技术一百年。还有这些同位素,根本不在已知元素周期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