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税收?任由晋商以废铁抵税银?”
孙铭诚扑通跪地:“首辅恕罪,税收折算成银后,确实难以查验铁料真伪,我等疏忽了。”
张居正揉着太阳穴,思索片刻:“即日起,派钦差前往山西,彻查铁税。所有入库铁料,必须重新检验。再增设‘铁料监察使’,常驻山西,专门负责查验铁料质量与税收真伪,杜绝此类乱象。”
圣旨很快下达,钦差奔赴山西。可楚红药暗中调查后发现,首任“铁料监察使”竟是晋商王家的女婿。她将消息告知张居正时,张居正沉默良久:“这利益链盘根错节,要连根拔起,谈何容易。”
政策的漏洞,如同一道裂痕,在贪腐的侵蚀下越裂越大。大明的军备在风雨中摇摇欲坠,而张居正等人的改革之路,也因这重重阻力,布满荆棘 。
2 晋商的阴阳账本
太原城西,凛冽的北风卷着煤灰扑向\"聚贤铁号\"的高墙。三更梆子响过,紧闭的侧门悄然打开,二十余辆骡车鱼贯而出,车辙在雪地上碾出两道深色痕迹。领头的掌柜掀开毡帘,露出车厢里码放整齐的铁锭,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暗红——这些本该\"回炉\"的废铁,实则暗藏玄机。
徐光启裹紧狐裘,看着车队消失在巷口。三日前,他收到一封匿名信,信笺上只画着一座双头炉与两个重叠的\"阴阳\"字。此刻,他望着远处高耸的烟囱,那里正是晋商王登库名下的官办铁炉。明面上,这座炉子日夜炼制朝廷征收的废铁,享受免税政策;暗地里,隔壁私炉却将废铁提纯成精铁,通过隐秘渠道销往漠南。
\"大人,军器局的账本抄来了。\"随从将泛黄的账簿递上。徐光启翻开内页,\"废铁回炉十万斤\"的记录赫然在目,可仔细核对,这些所谓\"废铁\"的成色竟比市面上多数铁料都要好。更惊人的是,账册边角用极小的字标注着\"漠南交货\"——十万斤本该销毁的废铁,早已变成蒙古骑兵手中的弯刀。
第二日,徐光启乔装成铁商,混进太原铁市。往日喧闹的集市如今门可罗雀,仅有的几家铺子前挤满了人。\"老板,买些铁料。\"他掀开布帘,掌柜苦笑着摇头:\"客官,不是我不卖,实在是无引可售。\"徐光启扫过仓库,角落里堆满泛着银光的精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