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的清河县,细雨将县衙门的青砖洇成阴阳两色。西门庆揣着洒金帖子跨过门槛,靴底故意在影壁墙根蹭了蹭——那里留着前夜更夫用炭条画的鬼脸,是专给“懂事人”看的暗号。他袖中那封给夏提刑的“问安书”,熏了龙涎香,信纸夹层却藏着扬州盐商的五百两银票,正应了《金瓶梅》那句:“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一、门槛下的活砖
西门庆第一次进县衙时,差点吃了闷亏。那年他强占花子虚的宅子,应伯爵提点他:“衙门口的青砖有讲究,东边第三块是活的。”他趁夜摸去,果然撬开砖石,见底下压着张黄纸,画着三颗歪枣——次日他便往县丞家送了三筐胶枣,官司立刻判了个“两厢情愿”。
《大明律》里写得明白:“强占民宅者杖八十”,可那枣筐里混着的辽东参须,早把王法泡成了参汤。正如书中应伯爵说的:“这官场如戏台,唱的是《四进士》,演的是《打金枝》。”后来西门庆跟潘金莲调笑时说得更直白:“衙门是口井,看着水清见底,丢块石头才知深浅。”
二、冰敬与炭敬的玄机
腊月里,西门庆往守备府送“炭敬”,用的是松江布裹银霜炭。周守备摸着布匹笑道:“今年这炭火气旺。”当晚,布匹拆开,每匹布里缝着十两雪花银。等到六月“冰敬”,送的却是景德镇青花冰缸,缸底夹层填满胡椒——这两手暗合《礼记》“冬温而夏凊”的孝道,却成了《金瓶梅》世界里的润滑剂。
书中温秀才曾掉书袋:“《周礼》有云‘以官府之六联,合邦治’,此所谓‘官联’也。”西门庆听得直打哈欠,转头跟玳安说:“酸秀才懂个屁!我这叫‘夏送冰冬送炭,神仙也要打冷战’。”果然,当陈经济因命案被抓,西门庆往冰鉴里塞张名帖,次日人便放了。
三、灯笼里的密语
西门府檐下总挂两串灯笼,红绸面绣金线的那串专为官客准备。某日提刑所何千户夜访,抬头见灯笼穗子打成双鱼结,进门便说:“大官人最近要办‘鱼水之欢’?”西门庆笑而不语,次日往他船上送了两尾黄河鲤鱼,鱼腹中藏着地契——这正是《金瓶梅》写的“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这灯笼把戏,暗合《易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的机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