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总占地面积之大,足足可以为基地内常驻的约600名科研人员、工程师与安保人员,提供完全自给自足的、营养均衡的食物配给量,包括新鲜蔬菜、部分水果以及人造肉和昆虫蛋白。得益于高度集成的人工智能管理系统与自动化农耕机器人,支撑这座农场的正常运作,仅需要5名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监控与维护即可。
学院初期的月面基地建设工程,推进得异常顺利,许多在地球上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极具实验性与开创性的地外殖民理论如:利用月壤进行大规模3d打印建造、建立闭环生态系统、开发月球水冰资源等,都在达朗贝尔基地的实际建设与运营中,得到了非常不错的验证与积极反响。
受到这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成果激励,学院的最高理事会迅速做出决策,决定继续加大对地外空间基地特别是月球与更遥远的行星殖民计划的战略投入力度。资金、人才与最尖端的技术资源,犹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涌向这个代表着人类未来的全新领域。
达朗贝尔基地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一个象征性的桥头堡。在那片深邃浩瀚、充满了未知与机遇的星辰大海之中,还有数之不尽的、远超想象的宝贵资源,正静静地等待着人类前去发掘、开采与利用。
射向火星与水星的全新一代、配备了更先进探测设备与着陆能力的深空探测器,已经在漫长的星际旅途之上。
有了在月球上成功建设并运营永久基地的宝贵经验,以及随之而来的技术迭代与成本降低,学院内部那些充满了探索激情的顶尖科学家与工程师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将科研的重心,悄然转移到了那个更具挑战性、也更具战略意义的目标:
如何能够让人类在那颗气候恶劣、距离遥远的红色邻居身上,真正地扎下根来,建立起第一个能够实现长期自我维持的外星殖民地!
然而,地球上的博弈从未停止,就在学院高调宣布并初步实现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永久性月面基地的同时,那些同样拥有着强大实力与不同议程的其他组织,也如同被投入滚烫油锅般,立刻做出了激烈的反应。
由那个奉行保守孤立主义、强调维持现状的求安派所暗中控制的印度——这个拥有庞大人口与不俗航天实力的南亚巨头,以及那个思想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