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月前——已经由单一空间实验室正式升级至轨道综合空间站的“天宫”。
此刻,“天宫”内部的零重力太空船坞,正经历着远超往常的喧嚣与忙碌。
身着不同颜色工作服的空勤人员与戴着增强现实目镜的工程师们,如同一群勤勉的工蜂,穿梭于纵横交错的通道与作业平台之间,他们的动作迅捷而精准,正在对各类精密设备进行着最后的维护保养与系统自检。
警示灯的频闪与设备运行的低沉嗡鸣交织,空气中弥漫着金属、臭氧和循环空气的混合气味。
一批刚刚通过大气层湍流、由地面基地精准发射的标准化物资运载舱,其表面还残留着再入大气层时摩擦产生的灼痕,正沿着由激光信标构成的入港引导路径,在数架小型自主作业无人机的精准牵引与反推力减速下,以一种近乎芭蕾舞般的优雅姿态,缓缓滑入指定的泊位。
“都当心点!轻拿轻放!”一位鬓角染霜、经验丰富的老技师,正对着几个动作略显笨拙的新晋后辈厉声提醒,他那透过通讯频道传来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这里面装的是高价值实验载荷,待会儿测试组那边等着要用,磕碰到一丁点儿,你们负不起这个责任!”他的目光锐利,一边训斥,一边熟练地示范着在微重力环境下如何安全高效地进行固定与拆解作业。
穿戴着外骨骼助力装置的整备组空勤人员,小心翼翼地开启了物资箱的气密锁扣。
随着箱盖无声滑开,显露出来的,却是一些他们从未接触过的奇特构件——它们以某种泛着冷冽金属光泽、结构类似航空级铝合金的轻质材料构筑起的几何框架,表面则严丝合缝地覆盖着一层哑光黑色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蒙皮,整体呈现出一种兼具强度与隐蔽性的特异质感。
“老师!确认一下,这些东西,我们需要搬运到哪个区域?”一个年轻队员的声音在队内频道响起,带着一丝好奇与不确定。
“那些都是待会测试要用的特种标靶!立刻把它们全部运送到三号电磁弹射工位去!测试组的人已经在通讯里催了好几遍了,时间很紧迫!”老技师挥了挥手,语气急促。
当这批神秘的物资被迅速而稳妥地运抵指定位置后,它们很快便被机械臂精准地装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