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乔里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浸染着苦涩。他出生在密西西比州一个偏远小镇,那里时间仿佛静止,空气中弥漫着陈腐的保守观念和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他的父亲,一位钢铁厂的工人,一位深受“美国优先”、“白人至上”思想毒害的偏执者,从小便将这些扭曲的价值观灌输给他,在他年幼的心灵中种下了仇恨和歧视的种子。
五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工厂事故无情地夺走了父亲的生命,也击碎了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最后的希望。微薄的赔偿金,对于失去顶梁柱的家庭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为了摆脱贫困和绝望,母亲带着年幼的马乔里,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前往纽约的旅程,希望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梦想之都”,能够找到属于他们的新生活。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残酷的一击。迎接他们的,并非想象中的繁华与美好,而是布鲁克林区破败的街区、混乱不堪的治安和冷漠疏离的人群。逼仄的出租屋、嘈杂的街道、随处可见的流浪汉和瘾君子,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们,这里并非天堂,而是另一个弱肉强食的残酷丛林。
目睹着母亲为了维持生计而日夜操劳,看着那些少数族裔犯罪团伙在街头横行霸道,听着邻居们对社会不公和种族歧视的愤懑咒骂,马乔里幼小的心灵中,愤怒、迷茫、恐惧,如同野草般疯狂滋长。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命运要对他们如此不公,为什么那些和他一样出身贫寒的白人孩子,要承受这一切?
因为一口浓重的南方口音,马乔里再次成为了被嘲笑的对象, “乡巴佬”、“土包子”的绰号,如同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着他敏感而脆弱的青春期。尽管比起那些因为肤色而遭受更深层次歧视、辱骂、甚至殴打的少数族裔孩子来说,他所遭受的这些“不公”显得微不足道,但贫穷和歧视的双重阴影,依然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扭曲着他的认知,将他一步步推向深渊。
十四岁那年,一个名为“美国之声”的极端民族主义组织,如同黑暗中的幽灵,悄然出现在马乔里的生活中。他们宣扬白人至上,将社会问题归咎于移民、少数族裔和自由派政客,用极具煽动性的语言,挑动着人们心中的愤怒和仇恨。在他们精心编织的谎言和虚假承诺中,马乔里找到了扭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