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尝到权利的甜头,还未入官场,便先学会了贪腐,而且他们还不觉得这是贪腐,在他们心底这是做好事。
毕竟给父老乡亲帮忙了不是。
连官员的基本层都是这个样子,那正式做官的时候,贪腐程度可想而知。
也只有在国子监没有被外界腐化,一心只读圣贤书,满腔热血的生员,才是这个时代最纯洁的读书人。
商人就更不用说了,这个时候哪有什么纯粹的商人啊,都是各个大官勋贵家里推出来的,目的就是给他们拦钱。
谁会嫌钱多呢。
包括有名的晋商、徽商、辽商乃至海商,随便找一家,都能和朝中扯上千丝万缕的关系。
于是,商就是官,官就是商。
有了钱,在商业活动并不发达的明朝也花不出去,众多发了财的官员尝到了权利的好,会更加用心培养下一代读书科举。
秉持着耕读传家的千年思想,一边大肆收购吞并占据土地良田,一边垄断科举。
农民乐得投献,读书人乐得接纳,于是阶级越来越固化。
最后没有土地的农民,只能任由地主阶级剥削。
可能随便一场大灾,都会让农民倾家荡产,连佃租都付不起,更不要说口粮了。
或者付的起佃租,口粮却要拿出来还给地主在春天时借给的种粮贷款。
又赶上明末小冰河期,连续数年不是大旱就是大涝,就算是富农,也扛不住这般折腾。
建奴关外起势,朝廷贪腐无度,为了筹措军饷,只能继续加税,农民彻底没了活路。
于是便有了各路闯军揭竿而起。
朱由检又吊死在了煤山,大明最后一根主心骨也折了。
以上种种,才最终导致了明朝灭亡。
其中哪怕有一点没有发生,明朝也不会被亡国。
可现在情况与前世不同了。
朱由检先是京师击败了百万闯军,一下将整个明朝的士气拉了起来,又顺便重新树立了皇威。
从堡宗之后,丢了近两百年的朝廷威信和天子威严,再次恢复。
这可是真正的破百万啊,正儿八经的在亡国边缘力挽狂澜。
政治意义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