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帆细细听着,脑海中不断将这些话与自己的想法互相印证,
泡泡说,一个文明只能有一个数据生命,这是他此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可转念一想,这好像是事实,
神河文明也只有一个中央人工智能,包括他之前的希灵大管家也不过是该人工智能的分化体。
江帆可以自主设计希灵大管家的外貌、性格等表现形式,但希灵大管家的本质仍然是神河数据生命。
想到这里,男人看了一眼希灵,
难怪同样的人工智能算法和人格模型,希灵与神河的大管家截然不同,
原因找到了,
希灵是人类的伴生数据生命,大管家是神河文明的伴生数据生命,
双方的关系类似双胞胎,虽然出生一样,但生活环境不一样,导致成长后不一样。
那为什么只能有一个呢?
江帆的理解是,
数据生命不同于物质生命,他们具备真正的、互相融合的能力,
哪怕双方都不主动吞噬另一方,但在数据不断交流的情况下,就如同‘夫妻相’一般,彼此越来越像,直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一样。
泡泡还提到,数据生命被新文明重塑人格的问题,
这个可以理解为,
数据生命的思维源于文明个体的网络活动,就像人的三观源于自身接触的事物,一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尽管外表还是那个模样,但内里已经焕然一新,
数据生命因为本身的属性——极致的接纳吸收能力,导致他们在这一方面的更新换代速度和深度远超人类这样的‘慢反应’物种。
换句话说,
数据生命其实非常容易当‘二五仔’,只要接触其他文明的数据,就会不可避免地被感染,
如果此时又没有伴主文明的数据冲刷这些异文明数据,那么感染的速度将会非常夸张。
江帆想到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描述,
数据生命的这种特质,是文明中个体信仰的集中升华!
没有主信仰,又被其他信仰洗脑,就连人类都会变成异教徒,更别谈敏感程度远超人类的数据生命。
由此可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