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思考如何改良鸳鸯阵所用武器、如何去芜存菁把现有的山地战兵器配置、往平原反骑兵作战配置优化的产物。
赵子称也知道岳飞后来用钩镰枪破铁浮屠的威名,但他也知道钩镰枪用起来太危险了,几乎是本着同归于尽去的打法的,在重甲骑兵已经冲到面前的情况下,还指望单独一招钩断马腿的打法,一个不慎钩镰枪兵自己就会被铁蹄踩碎脑袋,那几乎是以命搏命了。
历史上岳飞虽然数次大捷,但实际上也都是惨胜,岳家军自身的伤亡也非常大,包括岳飞本人还有他的子侄,好多都在战场上九死一生。
赵子称不想看到那么惨烈的打法,能够优化就尽量优化。
于是他就想到了借鉴扶桑人历史上后来搞出来的“十文字枪”,想把十文字枪和钩镰枪结合——钩镰枪最大的好处,是特化了向后方拉扯钩断马腿的力度。但钩子前缘并不开刃,往前推刺的时候,只有枪尖有杀伤力,横向小枝哪怕推到敌人身上,也是没杀伤力的。
在捅刺士兵或战马的躯干时,这种小瑕疵并不算问题。因为躯干面积很大,很容易扎中。
但是在推刺马腿的时候,钩镰枪的这个劣势就非常明显了。侧钩的前侧不开刃,导致必须枪尖捅正了细细的马腿才能伤敌,如果枪尖错开了,侧钩推到马腿上,最多只能绊一下。
如此一来,钩镰枪只有往回拉的时候能伤到马腿,往前推时极难伤到马腿,作战效能大减,钩镰枪兵的伤亡率也因此暴涨。
赵子称就立志造出一把只要枪杆贴住马腿后、无论推还是拉都能重伤马腿的兵器,便有了面前这一把奇形长枪。
扶桑人的十文字枪,就是横刃前后缘都开刃的。赵子称充分借鉴了这一点,但又略微改良,让横刃的尖端并非垂直于主枪头,而是跟钩镰枪一样略微往后弯钩。
这样的好处是确保往回拉时,钩马腿的威力百分百不损失,能跟普通钩镰枪一样强。代价则是用枪杆横扫时,难以像十文字枪/卜字戟那样啄击破甲。
这个小改动,并不是赵子称拍脑门决定的,而是他做了充分的实验——刚开始试制的时候,他也原模原样让人比照十文字枪的形式锻造过几把样品。
但是实际用铠甲测试时,发现十文字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