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却饥疲难耐,仿佛一群饿狗在追赶猛虎。
相当于官兵倒要拿着批条到处讨饭。地方官老爷们更是奇葩,粮草拖三天算快的,拖三个月都敢说“手续没走完”。
而调派来的粮草,罕有充足之时,有时候军士们甚至还得自己砍柴做饭。
进剿的军兵,几乎皆是饱一顿饥一顿,更有甚者,数日都得不到任何补给。
律法严苛,兵卒穷困潦倒,各路兵马离心离德,这种状况与日俱增。
崇祯八年之时,典型的例子就是明廷,他的威信还在之时,除去辽镇的兵马骄横跋扈之外,各路兵马都不敢乱来,皆是老实听调。
杀良冒功、烧杀抢掠等事虽有,但是也都不敢明着来,在县城府道等城池也不敢乱来。
明军真正的开始堕落其实在崇祯十三年后,那个时候明廷威信尽失,欠饷日久。
从那时起,才真正应了那句 “贼过如梳,兵过如篦”。
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流寇渐渐向着起义军转变,而官兵却朝着贼寇的方向滑落。
“举铳!”
校场之上,身穿着赤色箭衣的吴安雁翎刀高声喝令着。
毫无意外,这个对射击鸟铳有天赋的家伙,成为队长。
在他的身侧,十二名呈一字排开,身穿着窄袖青衣的军兵听闻命令,皆是立即举起了手中的鸟铳。
十二名鸟铳兵并非是肩靠着肩紧密的站在一起,他们每两个人中间都留出大概一人的间隔。
鸟铳就是火绳枪,就是靠可以持续缓慢燃烧的火绳来点燃火药,进而将枪膛内装的弹丸发射出去。
因为火绳枪的特性,彼此之间是不能像手持着燧发枪的士兵一样肩靠着肩,组成像燧发枪兵那样的紧密队列,同排之间起码要留出大概一人左右的距离。
在慌乱的时候,火绳枪上的火绳,还有引火物很容易意外点燃火枪手身上携带的火药,其触发几率、伤损率要比炸膛高得多。
再加上火绳枪糟糕的射速,因此火绳枪在同样阵型宽度上无法形成燧发枪那样的火力密度。
“放!”
“砰!”“砰!”“砰!”
十二杆鸟铳几乎是在同时被击发,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