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面盆买了两个不锈钢的、大的、厚的,直径七十厘米,盆深二十九厘米,价格一百八十四元。
擀面杖买了一大(六十厘米长直径六厘米的)和两小(三十厘米长直径四厘米的)。
大案板一个,两米乘一米的面,厚五厘米的规格,几个人一起干活都宽敞。
放案板的纯木大桌子一张。
五十斤一袋的面粉,黄悦在厨房里放了十袋。
还缺什么呀?
黄悦感觉自己cpu都要干烧了,没人来的时候,缺什么买什么?
有外人来了,急迫感增强,生怕别人发现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对了,盐,盐可不能忘了买。
古代的盐提纯不够,含有硫酸镁、氯化镁等杂质,味道发苦,做出来的菜就没那么好吃。
古代盐铁都是官营,严禁打击私营,黄悦可不打算碰这些要命的东西,自己吃点算了!
五十斤的盐罐子安排上。
今天蒸馒头已经来不及了,现在的气温,和好面以后,要发酵三个时辰才可以。
第一次和面的时候还要放一大袋发酵粉,使用面粉的时候,留下一小块面头当下一次的起头就不需要每次都用发酵粉了。
但是得用纯碱中和一下发酵的酸。
如果说服张婶子她们,完全可以用发酵粉代替纯碱、面头发酵。
因为放纯碱的量不好把控,有时候放的不足,馒头发酸,有时候又放多了,馒头碱味大,影响口感。
还有一个时辰就午时正了,现在就只能烙大饼了!
黄悦翻找了一下系统页面,猪板油居然要八块钱一斤。
是,一斤猪板油出油六七两,一点都不合算,主要是没有油渣吃了,而且,熬猪油的过程很解压。
立马要用的话,黄悦还是花一张毛爷爷买了十斤花生油,当然用的是古代人常用的陶罐子。
没一会儿,林月英和赵大嘴过来帮着搬桌子,嗯,挺沉的,要不是乡下女人力气大,还不见得搬的动。
“刚才你看见这桌子了吗?”赵大嘴出了老宅跟林月英小声蛐蛐。
林月英想了想,“还真没注意,应该是没看见,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