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在家,这是领着村里人出去了。”
郑二黑是靠山村盖房队的队长,自封的。
最开始就是他去拉活组织人们一起出去打工、盖房,慢慢地形成了规模。
在册的人口有十八个,每次出班都能保证最少有十五个人。
慢慢地口碑越来越好,附近的村子找他们的越来越多。
“行,那就等郑叔回来了再说。”
“什么时候开始上工?”
“现在就可以上工,今天啥时候都行,明天也可以,今天啥时候上工,都算一天的工钱。
只包吃午饭,要是下午来的今天就不包饭了。”
“行,这么算够仁义,我这就去给你叫人去。”
“麻烦您老了!”
村长摆摆手,“人老了,活动着才精神。”
黄悦煮的大肉不到半个时辰就煮软了,唉,饲料猪就是好煮软。
黄悦记得小时候,她去姥姥家看杀年猪,那肉都要煮一下午才软。
杀年猪的时候,最喜欢在猪毛里找猪蹄甲,套到自己手上拿着玩,或者用来盛烛泪,自己再找一截线栽里面,把自制的蜡烛碗点燃特别有成就感。
锅里的肉筷子一插就透过去了,黄悦又焖煮了一刻钟。
锅里咕嘟咕嘟的冒着热气,肉香飘了半个村子。
“谁家在煮肉?”
“这不年不节的,谁家有那闲钱猪肉吃!”
“你闻闻!”
凑到一起绣花的女子们讨论起来。
“还真是肉香!”
“你看那风都是从村尾传过来的。”
“要是村尾黄家的话,倒是有可能。”
“也不知道他家是走了什么运?”
“是啊,这么好的差事都肯扒拉咱们村子,他们家收东西只收咱们村的,你就说咱们手里的东西,十里八村的哪个村子没有。”
“还有咱手上的绣帕,要是去镇上,一条帕子给咱们五文钱就不错了,这边能给咱们十文,要是换二斤大米更合算,咱也算是吃上米的人了!”
还想再酸两句的人也偃旗息鼓了。
这人啊,不能恩将仇报,放下碗就骂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