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在控制台输入指令。连接到芯片发射通路(经过功率放大器pa)的频谱分析仪上,立刻捕捉到了一个符合gs规范的上行突发(burst)信号!
片刻之后,网络模拟器那边传来了回应——它成功接收并解码了来自“蜂鸟”的接入请求!
“上行链路初步打通!prach发送成功!”
“尝试建立专用控制信道(sdh),进行鉴权和加密流程!”
测试一步步深入,模拟着手机开机后与网络建立连接的完整过程。切换到专用信道、进行si卡鉴权、启动加密算法……每一个步骤都涉及复杂的协议交互和精确的时序控制。
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小麻烦。比如,在某个特定的信道条件下,信道编码(卷积码)的译码性能略低于预期,导致误块率(bler)偏高。张建华和算法工程师们立刻调出内部的仿真数据进行比对,最终通过微调译码器的判决门限参数,解决了问题。又比如,在上行功率控制的响应速度上,发现比仿真结果慢了几个毫秒,经过排查,发现是软件协议栈在处理测量报告(asurent report)时的一个逻辑延迟导致的,软件团队立刻进行了优化。
经过了整整一天一夜的连续奋战,终于,在第二天凌晨,测试平台成功地模拟完成了一次完整的gs语音通话流程!
当网络模拟器显示“voice call established”(语音通话已建立),并且通过连接的音频接口,可以清晰地听到模拟的通话语音(虽然只是测试信号音)时,整个基带测试团队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通了!通了!我们打通了第一通‘蜂鸟’电话!”张建华激动地与身边的同事们击掌庆贺,这位一向沉稳的技术大牛,此刻也难掩内心的激动。
林轩一直通过远程视频关注着测试进展,当看到通话成功建立的那一刻,他也由衷地为团队感到高兴。“老张!祝贺!这是‘蜂鸟’项目继芯片点亮之后的又一个重大里程碑!它证明了我们启明芯完全有能力掌握复杂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这还只是在理想的实验室环境下、使用网络模拟器进行的测试。距离真正在运营商的实际网络中稳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