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一号”核心计算平台的成功唤醒,如同给整个项目团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验证工作的重心,迅速转移到了芯片的“四肢百骸”——那些连接着外部世界、支撑着手机各种功能的丰富外设接口上。对于一颗追求极致集成度的c而言,这些接口的数量、性能和稳定性,直接决定了其作为单芯片解决方案的价值,也是降低整机成本、简化设计的关键所在。
测试实验室里,气氛依旧紧张,但相比之前验证核心时的那种“生死一线”的压迫感,多了一丝按部就班、 thodical(系统性)的味道。工程师们分成若干小组,各自负责不同的接口模块,按照事先制定的详尽测试计划,逐一进行验证。
首先被“点名”的,是与用户交互最直接相关的几个接口。
lcd控制器与显示测试: 负责该模块的工程师小王,将一块当时功能手机上常见的中等分辨率cstn(彩色超扭曲向列)液晶测试屏,通过柔性排线(fpc)连接到“蜂鸟”验证母板的专用接口上。在小张软件团队提供的基础驱动程序支持下,ar内核开始向lcd控制器发送指令和图像数据。 “初始化lcd控制器……” “设置分辨率、刷新率、颜色深度……” “发送测试图案数据……” 指令在控制台窗口滚动。片刻之后,连接的彩色液晶屏闪烁了一下,然后,屏幕中央稳稳地显示出了一个彩色的启明芯logo!紧接着,屏幕开始循环显示红、绿、蓝、白、黑等纯色画面,以及复杂的彩色棋盘格和灰度测试图案。 “lcd控制器工作正常!颜色显示准确,无坏点、无闪烁!”小王兴奋地报告道。他随即又运行了更复杂的测试程序,模拟gui界面的快速刷新和滚动。“界面刷新流畅!没有明显的拖影或撕裂现象!” 这标志着“蜂鸟”的“眼睛”是明亮而健康的,能够支持当时主流的彩色手机屏幕,为未来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打下了基础。
键盘与gpio测试: 手机离不开按键操作。另一组工程师则将一个模拟手机键盘矩阵的测试板连接到“蜂鸟”的gpio(通用输入输出)管脚上,并通过软件扫描和中断处理,来测试键盘控制器的功能。他们逐一按下测试板上的按键,观察调试软件是否能准确识别并上报键值。 “数字键0-9识别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