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同绷紧的弓弦,在林轩发出互联网泡沫破裂预警后的几个月里,全球资本市场的狂热氛围达到了顶峰,纳斯达克指数如同失控的野马,冲破了所有技术分析师的阻力位,奔向一个令人目眩的高度。无数互联网公司的股价在没有任何基本面支撑的情况下疯狂上涨,似乎印证着一个“新经济永动机”的神话。
然而,就在这最后的疯狂之中,林轩的神经却绷得越来越紧。他知道,大厦将倾,只在旦夕之间。而他,必须在这场注定惨烈的崩塌发生之前,为启明芯捕获到那个他早已锁定、稍纵即逝的“猎物”。
这个“猎物”,并非某个具体的公司,而是一个拥有启明芯未来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和人才的团队。经过一段时间的秘密筛选和信息搜集(动用了香港、硅谷甚至以色列的情报网络和猎头资源),林轩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硅谷一家名为“图芯科技”(graphire technologies,虚构)的小型图形处理器(gpu)设计公司身上。
这家公司成立时间不长,大约也就两三年。创始人团队来自于sgi(硅谷图形公司,当时在专业图形领域如日中天)和3dfx(当时领先的pc 3d显卡公司)等知名企业,在移动图形处理架构、低功耗渲染算法、以及图形api(如opengl es的早期概念)方面,拥有相当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一些关键的早期专利。他们的目标,是为当时刚刚兴起的pda(个人数字助理)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智能手机”(这个概念在当时还很模糊)设计高性能、低功耗的专用图形处理芯片。
可以说,他们的技术方向,与林轩对未来移动智能设备发展趋势的判断,高度契合!林轩深知,随着移动设备屏幕分辨率的提升和多媒体应用的普及,一颗强大的、独立的移动gpu将成为未来手机c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其重要性甚至不亚于cpu和基带。而“图芯科技”所掌握的技术,恰好能弥补启明芯在这方面的短板,为未来进军智能手机芯片市场,抢占先机。
然而,这家技术实力不俗的公司,在经营策略上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将主要的市场希望,寄托在了那些看似风光无限、实则烧钱不止的互联网客户身上。他们与几家当时估值极高的网络设备公司和在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