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旋、提供合法的查阅理由如“学术研究需要”、甚至可能付出了一些“灰色”的代价),一份尘封了十几年、从缩微胶片上翻拍并经过公证的、厚达数十页的德语技术文件副本,终于通过最快的国际快递,送抵了香港启明芯总部!
文件的标题赫然是:“ocf - e optiiertes kodierungsverfahren i freenzbereich fur hochwerti audiosignale”(ocf - 一种用于高质量音频信号的频域优化编码方法)。文件的落款日期,清晰地显示为——1988年10月!比p3核心专利的优先权日,早了整整一年多!
李志远和几位懂德语的工程师连夜对文件进行了翻译和解读。当他们将翻译好的内容与p3 主张的核心专利权利要求进行逐一比对时,所有人都被深深地震撼了!
这份1988年的内部技术备忘录,以极其详尽的方式,描述了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结合了听觉掩蔽模型进行比特分配的音频编码方案!其核心思想、关键算法流程、甚至部分参数的选择,与后来p3专利中描述的内容,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虽然它在具体实现细节上可能与最终的p3标准有所不同,但它清晰地公开了p3技术中最核心、最具创造性的那部分思想!
“prior art! 绝对是prior art!”詹姆斯·怀特律师在仔细研究了文件和技术专家的分析报告后,激动地拍案而起,“这份证据的杀伤力太大了!它足以挑战fraunhofer那几项关于心理声学模型和比特分配核心专利的新颖性(novelty)!一旦这些核心专利被认定无效,整个p3 的专利组合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戴维斯律师也表示赞同:“虽然对方肯定会辩称这是内部文件,不构成‘公开’,或者技术细节存在差异。但这份文件出自p3主要发明人导师的实验室,时间点如此之早,内容如此翔实,其证据效力非常强!至少在法庭上,它将给对方带来巨大的麻烦,并极大地增加我们赢得诉讼或达成有利和解的可能性!”
柳暗花明!
在经历了漫长的黑暗摸索和内外交困的压力之后,启明芯终于找到了那把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