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心中的疑问。
林轩微微一笑,似乎早有准备:“空口无凭。志远,给大家演示一下。”
李志远立刻将他的笔记本电脑连接到投影仪上。他打开了一个命令行界面,然后调出了两个窗口,左边是cadence se的运行界面,右边是“盘古”p&r引擎的(同样是命令行的)运行界面。
“我们现在运行的是一个来自‘启明二号’的、大约15万门规模的b 20(林轩的设计已经考虑到即将到来的b 20标准)控制器核心模块的布局布线任务,时序要求非常严格。”李志远解释道。
他首先在左边的se窗口中启动了任务。se开始运行,日志信息滚动。然后,他在右边的“盘古”窗口中,也启动了同样的任务。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两个窗口的日志滚动速度和输出信息上。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se的日志滚动速度中规中矩,不断输出着布局优化、时钟树综合、布线的各个阶段信息。而右边“盘古”的日志,滚动速度明显快了一大截!各种优化算法的迭代信息飞速闪过。
大约十五分钟后,“盘古”窗口首先弹出了“pce and route pleted suessfully!”的提示!
而左边的se窗口,还在进行详细布线(detailed routg)的最后阶段。
李志远立刻调出了“盘古”生成的时序报告和面积报告。
“时序报告:wns +008ns,tns 0。所有时序满足要求。” “面积:核心利用率85,符合预期。”
又过了将近十分钟,左边的se窗口终于也完成了任务。李志远调出它的报告。
“时序报告:wns -012ns,tns -15ns。存在时序违例。” “面积:核心利用率88,略大于‘盘古’。”
结果一目了然!
在处理同一个真实、复杂的芯片设计模块时,“盘古”不仅速度比顶级商业工具快了接近一倍,而且一次就成功实现了时序收敛,结果质量(qor)甚至更好!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两位创始合伙人和几位技术专家脸上写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他们本以为启明芯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