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 第179章 隐忍与权谋:司马懿的逆袭之路(2/5)
十年(215 年),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随军入汉中。望着层峦叠嶂的蜀地,他向曹操进言:“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未附,若趁此进兵,益州可定。” 曹操却笑道:“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乎?” 一句话堵回了他的建议。司马懿退而对曹丕说:“主公有雄才而无远志,此天赐良机,可惜矣。”

    但他并未气馁,转而将精力投入屯田事务。当时天下战乱,百姓流离,军队粮草供应困难。司马懿提出 “且耕且守” 之策,在许昌周边推行屯田制,组织士兵和流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他亲自到田间视察,指导农民改进耕种技术。数年之间,许昌周围 “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粮仓渐渐充实,曹操征伐四方,粮草无后顾之忧。

    建安二十四年(219 年),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吓得想迁都河北。司马懿却冷静分析:“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之罪,迁都则示敌以弱。孙权与刘备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可喻权攻其后,樊围自解。” 曹操依计而行,果然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关羽败亡。

    此战后,曹操对司马懿的才能既欣赏又忌惮。某日,他单独召见司马懿,突然说:“有人言卿有狼顾之相,可反顾否?” 司马懿心中一惊,却面不改色,缓缓转身,只见他肩不动,头竟能向后直视,形如狼顾。曹操表面大笑,心中却记下一笔。此后,司马懿行事更加谨慎,每日 “勤于吏职,夜以忘寝”,甚至亲自处理马料事务,让曹操渐渐放下戒心。

    曹丕被立为太子后,司马懿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为 “四友”,成为曹丕的核心幕僚。建安二十五年(220 年),曹操病逝于洛阳,朝野震动。司马懿临危不乱,亲自部署丧事,“内外肃然”,将曹操灵柩顺利送回邺城。曹丕即位后,封他为河津亭侯,迁丞相长史。

    此时的司马懿,已从初入官场的青涩书生,成长为深谙权谋的政治老手。他清楚,在曹氏父子的猜忌下,唯有紧紧依附曹丕,才能生存发展。他为曹丕制定 “新政”,改革选官制度,推行 “九品中正制”,既拉拢了士族,又加强了中央集权,曹丕对他愈发倚重。

    黄初七年(226 年),曹丕病重,召司马懿、曹真、陈群等大臣至崇华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