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欲效王蕃、贺邵乎?\" 核叩头流血:\"臣头可断,谏不止。昔太戊桑谷生庭,修德而灾消,陛下何不学之?\" 工地上的民夫停下劳作,见老臣伏于尘埃,皆默然垂泪。
天纪三年(279 年),华核的书房内,百道奏疏整齐码放,每道皆有朱批 \"不纳\"。他抚着《息役论》叹道:\"此疏若用,可留十万青壮御晋。\" 忽闻晋军已过荆州,对家人说:\"吾累谏屯田积谷,今果至此。\" 取出早年所作《丰财赋》,墨迹未干,却再无用处。临终前,手书 \"忠\" 字于壁,笔力雄健如当年谏言。
王蕃之死,断东吴通术艺之脉;楼玄之亡,折禁中忠直之柱;贺邵之诛,塞天下谏诤之口;韦曜之陨,毁青史实录之笔;华核之卒,尽末世孤臣之心。此数子者,或通天人,或擅文辞,或精史笔,皆以才学显于时,以直谏陨于朝。
观其行迹,王蕃醉而不阿,楼玄刚而不屈,贺邵亢而不挠,韦曜贞而不阿,华核勤而不懈。孙皓之世,非无贤臣,而有昏主;非无忠言,而有谗佞。当西晋铁骑南下,建业宫阙烟起,方知王蕃的星象、楼玄的条规、贺邵的谏疏、韦曜的史笔、华核的百疏,皆为东吴最后的铮鸣。
史臣曰:直臣者,国之镜也。镜明则政清,镜毁则国昏。吴末诸臣,明知大厦将倾,犹以身为柱,以血为墨,在历史的竹简上刻下永不褪色的忠直二字。他们的悲剧,既是个人的不幸,更是东吴王朝的哀歌 —— 当直臣凋零之日,便是社稷倾颓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