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远播。孙权闻其名,授奋威校尉,令讨山越。
他至牛渚,不急于开战,却遍访山民:\"汝等何以为盗?\" 得答:\"苛税如虎。\" 遂请孙权减免赋税,山越感其德,竟有数千人自缚来降。他选精壮为兵,余者归农,时人谓 \"全校尉治越,以仁为本\"。
黄武七年(228 年),皖城战前,诸将欲分兵捕六安散民,全琮按剑止之:\"乘危侥幸,非国家大体。若敌伏兵,悔之何及?\" 陆逊称善,遂合兵攻曹休。他率部断敌粮道,见曹休军阵稍乱,立即挥军突击,斩敌数千。
孙权在武昌设宴,举酒属琮:\"子璜前谏讨夷州,孤不听,致士众疫死,今悔之晚矣。\" 全琮叩首:\"臣但为社稷虑,陛下能纳谏,乃吴之福。\" 其谦谨如此,虽宗族贵盛,仍常着布衣草履,与士卒同饭。
延康元年(220 年),交址海岸,吕岱望着士徽的叛军壁垒,对诸将说:\"徽恃累世之恩,必不虞我速至。\" 遂率三千人夜渡,破晓时分已至城下。士徽兄弟肉袒出降,他却不顾众议,尽斩之:\"不立威,无以镇边。\"
九真郡叛乱,他率军深入,见蛮兵据险而守,便令士卒伪装成商队,暗藏兵器。蛮人见货物繁多,争相来购,他突然拔剑,斩蛮酋于市。从此,\"吕将军到,蛮夷降\" 的歌谣,在交州传唱。
赤乌十年(247 年),武昌宫,孙权望着八十岁的吕岱,见其腰佩宝剑,甲胄鲜明,不禁感慨:\"定公老矣,犹能跨马乎?\" 他朗笑,翻身上马,马蹄扬起尘土:\"臣虽老,尚可斩贼!\" 遂领命讨廖式,星夜兼路,斩式于阵前。
他在交州十余年,不饷家资,妻子饥乏。孙权知之,自责道:\"股肱耳目,竟不知定公家门困苦!\" 赐钱米布绢,他却分与士卒:\"军人犹有饥寒,岱何敢独受?\" 临终遗令:\"素棺疏巾,毋违吾志。\"
黄武七年(228 年),鄱阳郡府,周鲂对着铜镜,手起刀落,割断长发。他深知,唯有自毁形象,才能让曹休深信不疑。七封诈降笺,字里行间满是 \"被逼无奈\" 的苦衷,尤其提及 \"东主疑忌,祸在漏刻\",竟让曹休动了恻隐之心。
曹休率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