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 第165章 江东肱骨:从直言丞相到佛系首辅的治国天团(1/7)
    东汉末年的彭城学舍,十八岁的张昭握着狼毫笔,在竹简上临摹蔡邕的隶书,墨香混着窗外的槐花香。他是白侯子安的得意门生,《左氏春秋》倒背如流,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并称为 \"徐州三杰\"。州里举孝廉时,他盯着案头的《管子》冷笑:\"乱世举孝廉,不过是权贵分蛋糕罢了。\" 拒绝任命的后果是陶谦的牢狱之灾,若不是赵昱带着重金跪求,他差点成为徐州大牢的冤魂。

    初平三年(192 年),孙策在曲阿竖起 \"讨逆\" 大旗时,张昭正坐在长江边的茅屋中批改学生作业。这个身高八尺、眉目如刀的年轻人突然闯入,腰间佩剑还滴着山贼的血:\"久闻子布大名,江东初定,愿借先生一臂之力。\" 张昭抬头,看见孙策眼中跳动的火焰,想起《左传》里 \"良禽择木\" 的典故,当晚便收拾竹简随他东去。

    孙策对张昭的信任,简直到了 \"离谱\" 的程度。行军时让张昭与自己同乘一车,议事时必等他先开口,甚至在拜见张母时行跪拜礼:\"子布如兄,婶母即吾母。\" 当北方士大夫的书信如雪片般飞来,通篇只夸张昭而不提孙策,年轻的讨逆将军却在庆功宴上举着酒樽大笑:\"昔齐桓公得管仲,一呼仲父,再呼仲父,终成霸业。今我得子布,虽天下人只知子布,然霸业终属孙氏,此等妙事,诸君可懂?\" 这番话让张昭手中的酒盏险些跌落 —— 他见过太多主公猜忌谋士,却从未遇过如此胸襟的明主,从此鞍前马后,再无二话。

    建安五年(200 年)的建业灵堂,十九岁的孙权抱着孙策的遗诏哭得肝肠寸断,张昭的耳光声在灵堂回荡:\"孝廉!先主尸骨未寒,江东六郡尚未归附,你想让山越贼寇看着孙氏继承人哭成泪人吗?\" 他扯下孙权的孝服,亲手为他披上铠甲,推着他上马巡视军营。当年轻的新主在队列前勉强扯出笑容时,张昭知道,这个曾经跟着兄长射雉鸡的少年,必须在一日之间长出铠甲。

    孙权的 \"叛逆期\" 来得猝不及防。这位新主偏爱单身匹马射虎,某次在丹徒山林被猛虎扑中马鞍,鬃毛上还沾着虎须就回来炫耀。张昭气得摔了手中的《论语》:\"陛下可知周文王猎于渭水,遇吕尚而罢猎?为人君者当猎贤才,而非猎猛兽!若有闪失,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