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 第155章 蜀汉儒士群像:在典籍与乱世之间的精神坚守(6/6)
年),后主投降的诏书,出自郤正之手。他在文中写道:\"敢竭股肱之力,顺天应时,以保百姓。\" 寥寥数语,道尽无奈。随后主东迁洛阳时,大臣皆逃,唯有他舍妻弃子,单身随侍。后主感慨:\"恨知令先(郤正字)晚矣!\"

    郤正的《释讥》,是乱世中儒者的精神宣言。他以主客问答,阐述 \"不鬻誉以干泽,不辞愆以忌绌\" 的人生哲学,既讽刺了趋炎附势之徒,又表明自己 \"循性乐天\" 的态度。这篇赋,被时人比作崔骃的《达旨》,却多了份蜀汉独有的悲凉 —— 在大厦将倾之际,仍有人以笔为剑,守护着文化的火种。

    咸宁四年(278 年),郤正卒于巴西太守任上,留下诗论赋百余篇。他的一生,正如《释讥》所言:\"在朝累纪,讬身所天,心焉是恃。\"—— 即便身处黑暗,仍对光明心怀期待。

    这些蜀汉儒士,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儒者的担当:

    杜微的装聋,是对浊世的温柔抵抗;

    周群的观天,是对天命的理性探索;

    许慈胡潜的互撕,是学术的激烈传承;

    孟光来敏的直言,是士人的风骨坚守;

    谯周郤正的清醒,是乱世的务实选择。

    他们有的避世,有的入世,有的直言,有的沉默,但共同守护着典籍之道。在蜀汉的金戈铁马之外,他们是文化的守夜人,用竹简、笔砚、论着,在乱世中搭建起精神的方舟。当剑戟归于尘土,他们的文字仍在流传,告诉后人:真正的硬核,不是对抗世界的锋芒,而是守护内心的坚定 —— 哪怕身处绝境,也要让文明的火种,在典籍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