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与治国。街亭之战后,马谡逃亡,向朗明知不报会被追责,却选择沉默:\"幼常虽败,然乃吾友,岂能效蒯通卖主求荣?\"
被诸葛亮免职后,向朗回到成都,在城南建了座 \"集贤阁\",将毕生藏书分门别类,还在门口挂了块匾:\"典籍乃治国之根,育人之本。\" 他每天黎明即起,戴着老花镜校勘典籍,发现《汉书地理志》中的谬误,竟徒步数十里,到都江堰实地考察,证实 \"湔氐道\" 应属蜀郡而非广汉郡。
延熙五年(242 年),八十岁的向朗做了件轰动蜀中的事:他将集贤阁对外开放,允许任何士子入内读书,还亲自讲解《周礼》《左传》。每次讲课,台下坐满了穿着粗布衣裳的寒门子弟,他总是说:\"昔萧何收秦图籍,乃知天下虚实。吾辈校书,亦为蜀汉存文脉。\"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蜀汉后期的文官,十有六七曾在集贤阁读过书,包括后来的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
向朗的侄子向宠,是蜀汉少有的 \"儒将\"。秭归之战,刘备大军溃败,唯独向宠的营地完好无损,刘备赞他 \"治兵如治家,严而不苛\"。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特意提到:\"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他任中部督,典宿卫兵,将禁军训练得 \"止如山,动如风\",连孙权的密探都惊叹:\"蜀汉禁卫,甲仗鲜明,胜过曹魏。\" 可惜延熙三年(240 年),向宠征汉嘉蛮夷时,因叛徒出卖遇害,临终前仍下令:\"勿恋战,保士卒全归。\" 他的死讯传回成都,向朗老泪纵横,却拒绝了刘禅的抚恤:\"宠为国捐躯,乃份内事,何敢受赏?\"
建安十九年(214 年)的德阳陌下,张裔望着漫山遍野的张飞大军,手中令旗数次滑落。作为刘璋的帐下司马,他奉命阻击张飞,却被打得溃不成军,不得不逃回成都。刘璋无奈,派他向刘备请降,他硬着头皮来到刘备军中,却被刘备的气度震慑:\"先生能为刘璋尽忠,必能为孤尽责。\" 从此,这个曾被张飞打得丢盔弃甲的败将,成了蜀汉的 \"外交达人\"。
在东吴的三年,是张裔人生最惊险的时刻。孙权召见他时,故意拿蜀地风俗开玩笑:\"闻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蜀人皆如此放浪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