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每日百斤增至三百斤。他在成都设立 \"盐铁署\",制定《盐铁专卖法》,规定 \"民间煮盐须官府备案,私售者断指\",同时设立 \"盐铁巡检司\",派心腹将领率千余人巡逻,不到一年,私盐案减少七成。
更绝的是他的人才选拔。他从郡县小吏中提拔吕乂、杜祺、刘干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了蜀汉重臣。吕乂任典曹都尉时,王连教他 \"量入为出,开源节流\",后来吕乂在蜀郡清查漏户,竟查出万余隐匿人口,充实了兵源。诸葛亮北伐时,军饷之所以能持续供应,全靠王连打下的财政基础 —— 他离任时,蜀汉国库的存粮足够十万大军吃三年,盐铁储备更是翻了五倍。
建兴元年(223 年),南中诸郡叛乱,诸葛亮准备亲征。王连得知后,连夜闯入丞相府,跪在台阶上不肯起来:\"南中之地,卑湿暑热,疫疠横行,昔日马援征交趾,士卒死者十之六七。丞相乃国之柱石,岂可轻涉险地?\" 诸葛亮叹道:\"吾非不知,然诸将才不及吾,恐误大事。\" 王连抬头,眼中布满血丝:\"昔高祖用韩信、彭越,皆放手任之。蜀中虽小,岂无可用之将?\"
他的劝谏让诸葛亮犹豫了三个月,期间他四处奔走,联合李严、向朗等重臣上书,恳请诸葛亮坐镇成都。可惜天不假年,王连在劝谏后不久病逝,临终前还让人抬着他巡视盐铁署,确认储备无误才合上眼睛。诸葛亮南征时,特意选用王连提拔的马忠、张嶷为将,果然平定叛乱 —— 这既是对王连的告慰,也是对他 \"举贤任能\" 策略的肯定。
建安十三年(208 年)的临沮县衙,向朗望着北方的硝烟,手中的《春秋》再也读不下去。刘表病逝,次子刘琮投降曹操,他连夜收拾行囊,带着家人和万卷藏书投奔刘备:\"刘景升虽厚待我,但胸无大志,难成气候。\" 刘备任命他为秭归、夷道等四县都督,他在任期间,将四县打造成荆州的 \"粮草基地\",赤壁之战时,十万吴军的粮草,有三成来自他管辖的区域。
向朗与马谡的交情,始于建安二十四年(219 年)。当时马谡任绵竹令,向朗路过绵竹,见他在县衙与百姓讨论农桑,不禁心生好感:\"幼常治县,能亲百姓,异日必成大器。\" 此后两人常书信往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