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死!\" 然而士气已泄,曹军的懈怠被霍峻敏锐捕捉。建安十八年(213 年)正月,他发现敌军营帐灯火稀疏,果断打开城门,率 300 精兵直扑向存中军帐。向存正在熟睡,梦中听见喊杀声,刚睁眼就看见霍峻的剑尖抵住咽喉:\"叛贼,可识霍某?\"
刘备入蜀后,特意将广汉郡分出梓潼郡,任命霍峻为太守、裨将军。他在任期间,推行 \"军屯制\",让士兵战时为兵,闲时垦荒,梓潼郡的粮食产量三年翻了两番。可惜天妒英才,建安二十一年(216 年),霍峻突然染上时疫,临终前握着刘备的手:\"未能随主公北伐,憾矣。\"
刘备亲自为他主持葬礼,率诸葛亮、法正等重臣素服吊祭,甚至留宿墓上整夜。诸葛亮后来在《出师表》中虽未提霍峻,却在给刘禅的密奏中说:\"葭萌之守,非霍峻不能成此大功,其忠勇可追赵充国。\" 霍峻之子霍弋,完美继承了父亲的军事天赋,后主时永昌郡夷獠叛乱,他带着五千精兵入山,采用 \"分化瓦解 + 精准打击\" 策略,先招降较弱的部落,再集中兵力攻打顽抗的豪帅,不到三个月便平定叛乱。蜀汉灭亡后,他与巴东领军罗宪各守一方,拒绝东吴的招降,直到确认刘禅投降,才开城降魏 —— 霍家两代人,用不同的方式诠释了对蜀汉的忠诚。
建安十九年(214 年)的梓潼城,王连站在城楼,看着刘备的大军在城下安营扎寨。作为刘璋任命的梓潼令,他已收到刘备的劝降信,信末写着:\"先生闭城拒我,乃义也;若肯来降,必委重任。\" 他却将信投入火盆,对主簿说:\"食刘璋之禄,当为刘璋守土,纵死无憾。\"
刘备围城三日,见劝降无果,本想强攻,却被法正拦住:\"梓潼乃蜀北要冲,若屠城,恐失民心。\" 刘备遂绕开梓潼,直取成都。直到刘璋投降,王连才开城请罪,刘备却扶起他:\"先生能为旧主守土,必能为新主尽忠。\" 从此,这个曾让刘备吃闭门羹的小吏,成了蜀汉财政的掌舵人。
王连接手司盐校尉时,蜀地盐铁管理混乱,私盐贩子横行,官府收入不足三成。他带着几个书吏走遍犍为、蜀郡的盐井,发现火井(天然气井)煮盐效率低下,当即招募工匠改良灶炉,将竹制导管换成铜管,使盐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