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 第140章 曹魏能臣图鉴:在酒肆与沙场间书写的治世传奇(3/6)
\" 四字:\"昔伏波将军诫子侄,勿论人恶;如今我诫子弟,勿贪人功。\" 曹丕点头,从此记住了这个既懂兵法又善治家的儒士。

    正始年间,新野的稻田一望无际,王昶蹲在田埂上,看着佃农插下新秧。有人劝他:\"将军身兼征南,何必亲耕?\" 他却挽起袖子:\"当年邓禹屯田河内,诸葛亮耕战结合,屯田不是种地,是攻心。\"

    他在荆州推行 \"且佃且守\",挖通了从宛城到襄阳的水渠,战船可以直接开到新野城下。又在边境设 \"互市坞\",让魏吴百姓交换货物,暗中却让士兵扮作商人,把吴军的布防图绣在蜀锦上。十年后,当毋丘俭之乱爆发,新野的粮仓成了平叛的关键,司马昭看着堆积如山的粮草,感叹:\"王司空的屯田,胜十万雄兵。\"

    嘉平二年(250 年),夹石的峡谷里,王昶看着施绩的吴军追兵渐近,嘴角泛起冷笑。他让士兵把缴获的铠甲反穿,举着吴军的旗帜后撤,自己却带着弩兵埋伏在山崖上。

    \"放!\" 千弩齐发,施绩的前锋部队顿时乱作一团。看着吴军溃退,副将建议追击,王昶却摆摆手:\"穷寇莫追,让他们回去报信。\" 他早算准了吴军的补给线,在江陵城外的芦苇荡里藏了火船,当晚东风一起,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 这一仗,把孙子的 \"能而示之不能\" 玩出了新境界。

    青龙三年(235 年),洛阳宫殿的施工现场,17 岁的王基看着累倒的民夫,径直闯入尚书台。\"大人可知,现在每十个青壮,就有七个在搬砖?\" 他指着账本上的数字,\"诸葛亮在汉中休养生息,孙权在武昌训练水师,我们却在跟石头较劲。\"

    尚书郎想呵斥,却看见他腰间的孝廉符 —— 这个从东莱来的年轻人,刚在琅琊学完《周礼》,满脑子都是 \"民为邦本\"。明帝后来读到他的上疏,看着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的句子,终于下令停建部分宫殿,王基的名字,从此刻在了曹魏的人才簿上。

    正元二年(255 年),南顿的大邸阁前,王基看着毋丘俭的叛军在远处徘徊,转身对诸将说:\"他们想抢粮食,却怕我们埋伏。\" 他让人在城墙上遍插旌旗,又把空粮车停在城外,故意让几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