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分给了邻舍 —— 这个曾在酒桌上笑谈 \"中圣人\" 的老头,到死都活得像他壶里的清酒,透亮,干净。
建安十八年(213 年),顿丘县衙,郭政的从妹哭得梨花带雨,说丈夫程他暴病而亡。胡质盯着她鬓角的金钗,突然问:\"程他死前,你可曾去过药铺?\" 女子眼神一闪:\"不曾。\"
\"带她去验伤。\" 胡质转头对衙役,\"顺便查查她的陪嫁首饰。\" 果然,仵作在程他指甲缝里发现了半片衣角,与女子的绣鞋花纹匹配。再审李若,这个平时唯唯诺诺的书吏,终于在看到证物时瘫倒在地 —— 原来郭政与从妹私通,李若受雇伪造现场,却漏了那支不该出现的金钗。
张辽气冲冲闯进刺史府时,胡质正趴在案上写断案笔录。\"胡治中,我待你不薄,为何不肯来护军?\" 张辽的佩刀磕在门框上,发出清脆的响。
胡质放下笔,语气平静:\"将军与武周的恩怨,不过睚眦之仇。古人相交,贵在知根知底。您昔日夸武周如圣人,今日却因小事反目,我若来了,岂不是下一个武周?\" 张辽愣住,想起自己在白狼山冲锋时,武周曾拼死为他挡箭,突然抱拳:\"多谢提醒,是张某狭隘了。\"
黄初七年(226 年),朱然的大军把樊城围得水泄不通,城墙在箭雨中摇摇欲坠。胡质带着五千轻骑赶到时,诸将都劝他稍等援军:\"贼众我寡,怕是有去无回。\"
他却指着地图上的沔水:\"樊城若失,沔北不保。\" 深夜,他让士兵把火把绑在马尾上,在山林里来回奔跑,一时间火光映红天际。朱然登高远眺,只见满山遍野都是 \"胡\" 字旗号,惊得连夜退兵。战后清点,胡质的兵甲少了三成,赏赐却全部分给了士兵,自己的妻儿还穿着带补丁的布衣。
黄初年间,东宫的烛火常亮到深夜,太子文学王昶正在给曹丕讲《尚书》,案头摆着他新写的《治论》。曹丕翻着竹简,看着 \"法制苛碎,当厘改先王之风\" 的句子,突然问:\"先生治家如何?\"
王昶放下书卷:\"臣为子侄取名,兄子默字处静,沈字处道,其子浑字玄冲,深字道冲,皆取谦实之意。\" 他掏出随身携带的铜戒尺,上面刻着 \"知足常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