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 第140章 曹魏能臣图鉴:在酒肆与沙场间书写的治世传奇(1/6)
    建安年间,许昌丞相府的夜格外寂静,东曹议令史徐邈的案头却飘着酒香。校事赵达推门而入时,正撞见他抱着酒壶猛灌,雪白的胡须上沾着酒渍,活像个偷酒的老仙翁。\"徐大人,明公问起陇西屯田的事。\" 赵达盯着酒壶挑眉。

    徐邈抹了把嘴,打了个酒嗝:\"中圣人矣。\"赵达当场愣住 —— 这是当年孔融发明的暗号,清酒为 \"圣人\",浊酒为 \"贤人\",没想到在禁酒令森严的曹营,竟有人敢这么明目张胆地说醉话。

    曹操气得拍案时,度辽将军鲜于辅却笑着打圆场:\"老徐喝了半辈子酒,就好这一口。当年子反因酒误事,御叔因酒受罚,他倒好,把醉话变成护身符了。\" 曹操看着徐邈醉醺醺却不失清明的眼神,突然笑了:\"罢了,酒鬼治郡,说不定有奇效。\"

    青龙元年(233 年),凉州的风沙卷着砂砾打在城墙上,徐邈望着土地,突然想起在尚书台看过的《禹贡》。他带着校尉们踏遍河西走廊,在武威盐池发现了商机 —— 用池盐换羌人的粮食,再开水田募贫民耕种。\"大人,羌人不肯卖粮。\" 参军愁眉苦脸。徐邈却掏出刚刻的木简:\"把盐价刻在石碑上,童叟无欺。\" 他又让人抬出从许昌带来的铁犁:\"种我的田,用我的犁,收成按三七分。\" 羌人看着亮闪闪的铁器,终于放下戒备。三年后,凉州仓库堆满粮食,连西域的商队都绕道来换盐,驼铃声响遍丝路。

    他整治民风更绝,在城门口摆了两个大缸,一个盛清水,一个装浊酒:\"廉洁者饮清,贪腐者饮浊。\" 又拆了二十座淫祠,把神像改刻成耕牛,百姓路过都忍不住摸两把:\"徐大人的神像,比原来的灵验多了。\"

    正始年间,洛阳宫殿里,曹芳盯着年过七十的徐邈,想赐他司空之位。老人却连连摆手:\"三公是论道的官,我这把老骨头,还是留着喝酒吧。\" 他指着自己的旧官服:\"从陇西到许昌,这件衣服穿了三十年,比新官服舒服。\"

    临终前,他把子孙叫到床前,指着墙角的空酒壶:\"我这辈子,喝过最烈的酒,治过最荒的郡,见过最险的局。记住,酒可以喝,原则不能丢;官可以做,贪心不能有。\" 朝廷送来的谷帛堆在院子里,他却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