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 第137章 曹魏能臣逆袭密码:从寒门小吏到三公的职场突围术(3/8)
 直接提拔为冀州主簿 —— 迟到的逆袭,从来不是靠运气,而是把每个小岗位都当成逆袭的基石。

    黄初三年(222 年),幽州刺史府的别驾急得团团转,因为刺史崔林连皇帝亲贵吴质的信都不回。“大人,吴中郎将是皇上的心腹,您多少写两句客套话啊!” 崔林却盯着边境地图头也不抬:“北边的鲜卑就像村里的泼皮,你越是讨好,他越觉得你好欺负。”

    他到任后,没搞任何边境军演,反而给鲜卑酋长送去耕牛和种子:“你们抢我们的粮食,不如自己种,我派农技员教你们。” 酋长看着金黄的麦穗,半信半疑地试种,第二年居然丰收了。一年后,幽州边境的冲突次数下降了七成,崔林却因 “不事上司” 被贬为河间太守。清议沸腾:“崔使君把幽州治得夜不闭户,就因为不会拍马屁被贬,这还有天理吗?” 但崔林不在乎,在河间继续推行 “佛系治国”—— 少折腾,多做事,口碑比官位更重要。

    景初元年(237 年),朝堂上吵成一锅粥,刘劭的《考课论》要求给每个官员制定详细的 kpi,从每天处理公文数量到接待百姓次数都要考核。崔林却站出来泼冷水:“周官考课够详细了吧?但康王之后还不是衰落了?关键在人,不在条文。现在军队调度无常,官员职责天天变,搞复杂考核不如抓大放小。”

    他举了个例子:“就像咱们穿衣服,抓住衣领,整件衣服就顺了。太祖(曹操)当年制定的制度已经够用,关键是守住根本,别今天改明天变。” 明帝曹叡听得频频点头 —— 毕竟,天天搞考核,官员都忙着做报表,谁还有时间办实事?后来考课法果然简化,崔林也因 “看透本质” 入拜司空,成了曹魏的 “极简主义治官大师”。

    初平三年(192 年),陈留郡的酒肆里,15 岁的高柔听着张邈与曹操称兄道弟,却悄悄对兄长说:“张邈表面对曹公恭敬,实则忌妒他的才能,早晚会反。” 兄长敲他脑袋:“小孩子别乱说话。” 但高柔坚持带着全家投奔袁绍,临走前还藏起了家中的地契和账本 —— 后来张邈果然联合吕布偷袭兖州,曹操差点无家可归,这才想起当年那个预言精准的少年。

    建安十年(205 年),曹操大营里,逃兵宋金的母亲和弟弟即将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