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比马排驱动时旺了一倍。
老曹当场拍板:“推广到所有冶铁作坊,年终给韩监冶记大功一次。” 从此,曹魏的兵器铺里,“韩暨造” 的刀剑成了质量保证,连匈奴商人都知道:“要买好刀,就找会玩水车的韩大人。” 这波技术革新,相当于现代企业引进自动化生产线,韩暨也因此从技术官僚晋升为司金都尉,成了曹魏工业部长级别的人物。
黄初元年(220 年),曹丕在洛阳新宫前踱步,望着空荡荡的太庙直发愁 —— 四庙神主还在邺城,祭祖大典没法办,新皇帝的面子往哪儿搁?太常韩暨却像变魔术一样,捧出一份《宗庙迁徙计划书》:“明公,昔周公迁九鼎至洛邑,今应迎邺城神主至洛阳,臣已算好吉日,连祭祀流程都按《周礼》改好了。”
曹丕翻着竹简,看着详细的排班表和祭品清单,突然问:“朕想在泰山封禅,你看如何?” 韩暨跪下:“陛下初登大宝,当以仁政治天下,封禅乃盛世大典,如今吴蜀未平,恐遭百姓非议。” 曹丕虽不爽,却不得不服 —— 这个当年的铁匠,如今说起礼仪来,比儒家博士还溜。
景初二年(238 年),80 岁的韩暨被拜为司徒,成了曹魏最年长的高官。临终前,他特意留下遗言:“别给我修豪华墓,穿日常衣服入殓,墓里只放瓦器。” 当其他大臣忙着给自己修生祠时,他的简朴葬礼成了洛阳百姓的谈资 —— 原来高官还可以这样当,不摆架子,不贪钱财,只留一身本事和清白。
建安十年(205 年),冀州邬县的土路上,40 岁的崔林背着一个破包袱,草鞋磨出的窟窿里渗着血。他刚接到任命,去当邬县长,却连买匹马的钱都没有。同族子弟嘲笑他:“别人家 40 岁都当太守了,你还在当芝麻官。” 他却在县衙门口贴出告示:“本县不设车马接送,百姓有事直接来敲堂鼓。”
三个月后,曹操征壶关路过邬县,看到路边的麦田长势喜人,随便抓了个农夫问:“你们县长是谁?” 农夫竖起大拇指:“崔县长啊,上个月还帮我家插秧呢,全县的水渠都是他带着修的。” 曹操当场召见崔林,发现这个中年官员的官服补丁摞补丁,却能把全县的户籍和赋税背得滚瓜烂熟。老曹一拍大腿:“这么能干事的人,只当县长屈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