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 第134章 建安七子:在战火中写诗的文化天团(4/7)
像武夫舞剑,缺了点文人气。\" 气得曹丕吹胡子瞪眼,却又拿他没办法 —— 谁让阮瑀是文坛前辈呢?

    建安十七年(212 年),阮瑀病逝,曹丕亲自撰写祭文:\"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每有军事文书,倚马可待,真乃我大魏笔杆子之魂。\"

    建安年间,袁绍多次征辟徐干,都被他拒绝。别人劝他:\"袁家四世三公,跟着混能当官!\" 他却摇头:\"乱世当官如履薄冰,不如写书来得踏实。\" 躲在北海老家,每天读书写《中论》,饿了啃窝头,渴了喝井水,活成了建安版 \"陶渊明\"。

    曹操平定北方后,亲自写信请他出山:\"孤闻先生着《中论》,论 " 大义 " 篇说 " 王者之法,不得与民争利 ",正合孤意。愿先生出山,共商治国之道。\" 徐干这才勉强答应,成了司空军谋祭酒掾属。

    在丞相府,徐干从不参与政治斗争,每天抱着竹简研究儒家经典。曹丕找他讨论 \"才与德\" 的关系,他正色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若无德,才越高,为祸越大。\" 吓得曹丕赶紧记在小本本上。

    他耗时十年写成《中论》二十篇,其中《治学》篇说 \"学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成了后世劝学的经典。曹操想让他参与制定官制,他却推辞:\"制礼作乐,需百年之功,非乱世可成,我还是写书吧。\"

    建安二十二年(217 年),疫病肆虐,徐干染病卧床,手里还攥着《中论》手稿。弟子劝他休息,他却说:\"《考伪》篇还有一段没改,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怕,必须写清楚。\" 临终前,把书稿交给曹丕:\"此书若能传世,吾死无憾。\" 曹丕含泪接过,后来将《中论》列入官学教材,称徐干 \"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

    应玚出身汝南应氏,祖上出过 \"二应\"(应劭、应珣),妥妥的书香门第。董卓之乱时,他跟着家人逃到荆州,被刘表任命为 \"文学从事\",每天陪刘表吟诗作赋,却没啥实权。他在《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里抱怨:\"常恐伤肌骨,身陨沉黄泥。\" 道尽乱世文人的无奈。

    建安十三年(208 年),曹操平定荆州,应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