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府是出了名的 \"变态\"。有次跟曹操去视察新修的铜雀台,路过一块残破的汉碑,他扫了两眼就继续赶路。同行的杨修不服,问:\"仲宣可还记得碑文?\" 他冷笑一声,当场背诵,连断句和通假字都分毫不差,最后还补上一句:\"倒数第三行的 " 孝廉 ",其实是 " 孝悌 " 之误,原碑风化了。\" 杨修当场傻眼。
更绝的是在军帐里看别人下棋,棋盘被打翻,他随手在地上摆出复原图。棋手不信,用丝巾盖住原棋盘,让他在另一张棋盘上重摆,结果每个棋子的位置都一模一样。曹操开玩笑:\"仲宣脑子是装了活字印刷术吧?下次记军粮账本,直接让你过目就行!\"
建安二十二年(217 年),王粲跟着曹操征吴,走到安徽境内突然染病。临终前,他抓着曹丕的手念叨:\"《七哀诗》第三篇还没写完,里面那句 "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记得帮我补上\" 曹丕含泪点头,却没想到,王粲死后,两个儿子被魏讽谋反牵连,惨遭诛杀。一代奇才绝后,只留下《王粲集》六十篇,其中《登楼赋》里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道尽乱世文人的漂泊之痛。
中平六年(189 年),大将军何进的幕府里,26 岁的陈琳盯着面前的征兵文书直摇头。何进想召董卓进京杀宦官,他直接拍案:\"将军您手握天下兵权,杀十常侍跟烧眉毛一样简单,干嘛引狼入室?当年赵高乱秦,就是因为外兵入京,您这是把刀递给董卓啊!\"
何进拍桌怒吼:\"书生懂什么!没有董卓,太后怎会听话?\" 陈琳叹气退下,转头写了篇《谏何进召外兵疏》,里面那句 \"掩目捕雀,自欺欺人\" 成了千古名句。果然,董卓进京后废少帝、杀何进,陈琳只能逃亡冀州,投靠袁绍。
建安五年(200 年),袁绍在官渡集结十万大军,命陈琳写讨曹檄文。陈琳喝了三碗酒,提笔就来:\"操祖父腾,故中常侍,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丐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 把曹操祖父曹腾是宦官、父亲曹嵩买官的老底全掀了,连曹操 \"赘阉遗丑\" 的出身都不放过。
这篇檄文传到曹营,正犯头痛病的曹操吓得冷汗直冒,居然觉得头不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