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 第79章 佛系 ceo 的理想主义改革:汉元帝刘奭的治国突围战(4/6)
显的手下驱赶,酿成小规模暴动;

    迷信治国:地震后不去搞基建,反而在未央宫斋戒读经,指望用 \"修德\" 感动上天,丞相匡衡偷偷调粮赈济,才没让灾情扩大;

    决策摇摆:对 \"是否重建豲道县城\" 反复开会,儒生说 \"按《周礼》应迁都避灾\",文法吏说 \"应加固城墙\",他犹豫半年,最后还是按宣帝旧例重建,浪费大量时间。

    更惨的是 \"珠厓郡弃守\" 事件。山南县造反,待诏贾捐之主张:\"珠厓远在海外,治理成本太高,不如放弃。\" 刘奭竟同意了:\"花钱平叛不如省钱救灾,反正那里的百姓也不懂儒家教化。\" 结果放弃珠厓郡,相当于主动放弃南方市场,让汉朝在百越的影响力一落千丈,被后世骂作 \"败家子\"。

    随着时间推移,刘奭渐渐发现,儒家理想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经济崩塌:罢盐铁官后,国库收入锐减 30,边防军费不足,匈奴开始小规模骚扰边境,就像公司砍掉核心业务后,现金流断裂,竞品趁机入侵;

    吏治腐败:柔性管理让文法吏失去约束,贪污受贿成风,益州刺史竟公开卖官鬻爵,被百姓告到长安,刘奭却只能下诏 \"严责\",不敢重罚,怕破坏 \"仁政\" 形象;

    民心流失:百姓发现,这位喜欢读经的皇帝,还不如宣帝时期的 \"铁血管理\" 实在,街头童谣唱道:\"柔仁好儒,不如宣帝一铢。\"

    竟宁元年春,刘奭在宣室殿批阅奏折,看到西域都护府的屯田报告,亏损数字触目惊心。他突然想起宣帝临终前的叹息:\"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 终于明白,父亲不是不懂仁政,而是深知治理帝国就像驾车,只靠 \"德教\" 这根缰绳,根本拉不住狂奔的野马。他想起萧望之曾说 \"仁政需以实力为基\",如今才懂,没有盐铁专营的财力、常平仓的物力,所谓 \"仁政\" 不过是空中楼阁。

    他试图补救:重新启用部分盐铁官,恢复常平仓旧制,却遭到儒生集体反对,说 \"与民争利,违背圣人之道\"。看着争吵的大臣,他突然感到一阵眩晕 —— 原来理想主义最致命的弱点,是不愿面对现实的复杂,总以为靠一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