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的 \"铁血高管\" 们对他的 \"仁政\" 嗤之以鼻,中书令弘恭、石显等宦官抱团,形成 \"信息黑箱\",外戚王氏、许氏趁势崛起,在朝堂上搞起 \"派系拔河\";
政策矛盾暴击:想践行 \"仁政\" 减免租赋,却发现国库空虚,常平仓的存粮连三个月都撑不到,就像接手了一家表面光鲜、实则资金链断裂的公司。
他祭出 \"儒生治国三板斧\":
用户调研团:派光禄大夫等十二人 \"循行天下\",要求 \"存问耆老、鳏寡孤独\",记录百姓痛点,相当于组建 \"用户体验小组\",带着问卷去基层调研;
福利大礼包:给三老、孝者赐帛五匹,鳏寡孤独发救助金,学父亲搞 \"民生普惠\",却因地方官吏层层克扣,百姓只拿到一半物资,吐槽 \"皇帝的饼画得挺圆,就是咬不到\";
降本增效:减乐府员、省苑马、罢角抵戏,把皇家仪仗队砍了三分之一,连自己的车驾都换了旧马,却被贵族弹劾 \"有失天子威仪\",气得他拍桌子:\"没看见百姓在饿肚子吗?\"
刘奭对儒生的偏爱,简直到了 \"迷弟\" 程度。他继位当月,就把萧望之、周堪、刘向等大儒组成 \"核心顾问团\",在未央宫开起 \"儒家治国研讨会\",每天讨论《周礼》中的井田制、礼乐制,试图用古代典籍重构帝国治理体系。最激进的是 \"罢盐铁官、常平仓\",理由是 \"官府与民争利,不符合儒家义利观\"—— 这相当于上市公司主动放弃核心盈利业务,去搞公益项目,大司农耿寿昌急得直跺脚:\"陛下知道常平仓去年救了多少灾民吗?没了盐铁专营,边防军费从哪儿来?\"
他还搞起 \"组织架构复古风\":
官名改革:改 \"丞相\" 为 \"大司徒\",\"御史大夫\" 为 \"大司空\",\"太守\" 为 \"大守\",要求所有公文用《周礼》中的官称,基层官吏收到新官印时一脸懵:\"现在报 kpi 该 大司徒还是丞相?\"
宗庙改革:废除武帝时期在郡国设立的宗庙,说 \"不符合古礼\",结果诸侯们跑到长安抗议,像极了分公司老总集体上访,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