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被金光托起,竟与李寒衣的星轨剑气、赵破阵的刀罡、苏云萝的耕战气融为一体。殿外传来千万百姓的祈愿声,声浪化作金色锁链,将宋明远体内的妖种逼出。
\"看清楚了,三叔!\"太子指着空中的百姓虚影,\"这才是大隋的"龙御剑"!陈平安留下的碎瓷,从来不是为了让皇室高高在上,而是让我们能听见百姓的呼声,看见人间的疾苦!\"
当最后一丝妖气散尽,宋明远望着手中碎裂的\"龙御瓷\",突然痛哭流涕:\"是我错了妖修说有了碎瓷就能让大隋永固,却不知永固的从来不是宫墙,而是民心\"
李寒衣收剑入鞘,剑穗上的铜钱映出殿外景象:百姓们正捧着新麦、提着灯笼聚在宫墙外,灯笼上写着\"平安\"二字,正是陈平安当年在大隋推行的\"祈年灯\"。她望向太子手中的\"护民瓷\",碎瓷片与宫墙外的灯火共鸣,竟在夜空中拼出\"民为邦本\"四个大字。
苏云萝翻开《耕战录》,新显的图画里,陈平安站在大隋宫墙上,手中碎瓷映着百姓的笑脸,脚下是蜿蜒的运河——那是大隋先帝用碎瓷剑意督造的民生工程。画角小字写着:\"龙庭之争,争的不是碎瓷,是能否听见民间疾苦;皇权之重,重在能否托起万家灯火。\"
赵破阵摸着腰间酒盏,盏底剑鱼此刻竟驮着粒新麦,在酒液中轻轻摇曳:\"陈平安这小子,把碎瓷的剑意藏在百姓的米缸里,合着是要告诉咱们,真正的龙御天威,是让每个百姓都能吃得饱、睡得安!\"
夜更深时,李寒衣站在宫墙上,望着西北方的问心崖。霜华剑突然剧烈震颤,剑穗上的六枚铜钱与大隋\"护民瓷\"共鸣,竟在空中勾勒出问心崖的轮廓——崖顶的刻碑人正举起最后一块碎瓷,碑身\"归\"字的最后一笔,赫然是大隋百姓的千万盏祈年灯。
\"师叔,\"苏云萝的声音带着释然,\"《耕战录》说,最后一块碎瓷的"归"字剑意,需要皇室的自省、仙门的悟心、武夫的护道、剑修的守念,以及千万凡人的烟火心共同铸就。如今大隋的民心已醒,问心崖的碑该成了。\"
雾起大隋,这次的雾里不再有妖邪之气,而是混着新麦香、灯笼暖光,以及陈平安留在人间的剑意。李寒衣知道,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