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 第233埃及总督(1/3)
    工器二十三年冬,尼罗河的泛滥季已经悄然离去,留下的是一片被洪水滋养过的肥沃土地。然而,随着季节的更替,吉萨平原逐渐被干燥的冷风吹拂,仿佛大自然正在用另一种方式展示它的力量。

    尽管冷风带来了些许寒意,但吉萨平原依然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这里是古埃及文明的摇篮,承载着无数的历史和传说。即使在这个干燥的季节里,人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今日正是埃及提举司正式成立的日子,沈工捧起鎏金敕书时,铜轴上的声纹暗记与他佩戴的验声纹牌产生共鸣——这是工器监改良后的「认主」工艺。作为首任总督,他站在新落成的总督府前,看开罗的细沙掠过飞檐,身后三十名明盲匠人正用璇玑尺丈量城墙地基,盲匠的铁杖敲击地面,根据回声判别沙层密度,明眼学徒则在羊皮纸上标注声纹与地质的对应图谱。

    「按《工器边防典》,城墙需内嵌防铅共鸣板。」沈工掀开帆布,露出堆叠整齐的青铜板,每块板面上都刻着《蒹葭》的诗句断章,「当敌兵撞击城墙时,声波会触发『白露为霜』的声律密码,若频率不符,板内的硫磺夹层就会自燃。」此时远处信标塔正发出十五赫兹基准波,为整片防区的声纹系统提供频率锚点——这套刚随提举司成立而部署的防御体系,正将中原工器文明的技术逻辑注入北非边疆。

    在亚历山大港废弃的灯塔遗址上,原有的佛郎机人教堂已被纳入提举司管辖体系下的工器学堂。作为新成立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首次以埃及提举司的名义开放阿拉伯、波斯匠人参与执业考试,通过算术考核印度阿拉伯数字、水力机械要求需设计风车汲水系统、弹道几何要求测算投石机抛物线,三门考核者,可获工器监颁发的「银质匠牌」,享受与大明匠人同等的专利保护。首个获得资格的波斯匠人海珊,其改良的「风箱式炼铅炉」在工器专利局登记时,每月提举司将三成收益划入他名下的账户。「从前在帖木儿汗国,工匠改良技术如同走钢丝。」海珊抚摸着炉体上的声纹锁,「如今提举司刚立,我便赶上了新规矩——每敲错一锤,验硫腰牌就会发烫,这才是看得见的规范。」

    当奥斯曼帝国密探窃取佛郎机炮图纸的消息传来时,沈工正在努比亚沙漠测试新型流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