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 第223章 苏丹退兵(2/3)
手毒杀绿洲的证据。“老衡,他们退得太干净,”他啐掉沾了铅粉的沙粒,“连烤焦的椰枣核都没留。”

    衡王望着远处扬尘里的骆驼队,苏丹的旗帜半卷着,露出底下的东欧纹章。谢赫临走时塞给他的小铅盒还在袖中,炭粉底下藏着片染血的布——那是贝尔格莱德起义者的袖标,绣着与工禾纹相似的齿轮图案。“传令下去,”他对副将比出三指,“第三棱堡彻夜燃灯,炭冶匠人在商道埋三层活性炭——东欧的雪水养不了波斯的沙枣,但咱们的炭粉,能闻出任何火药味。”

    四、落日下的暂时停火

    当工器城的信标塔亮起蓝光时,衡王独自登上望楼。谢赫的商队已消失在沙丘后,奥斯曼营地的篝火渐次熄灭,唯有东南方的天际线泛着暗红——那是波斯湾的盐晶反射着夕阳,像撒了把碎钻在沙海上。

    陈铁牛抱着新换的枪管走来,七炼渗碳钢在暮色中泛着冷光:“弟兄们说,奥斯曼人的退兵像在躲什么。”衡王摸了摸护腕上的锚链,想起谢赫腕间的驼骨念珠——每颗珠子都刻着不同的工器纹,显然是苏丹在示好。“他们躲的不是咱们,”他望着北方,“是多瑙河的反叛者,还有佛郎机人藏在亚丁湾的巨炮。”

    夜风带来隐约的驼铃声,不是商队,而是锡王留下的大象队在巡边。衡王忽然笑了,工器王朝的防线从不是靠刀枪守住的——谢赫的调停、苏丹的退兵,本质上都是工器技术在沙海商道上的角力。当奥斯曼人带着炭层滤水器返回东欧,当佛郎机人在亚丁湾的炮声越来越近,这片熔铸着四海匠心的土地,终将成为跨洋博弈的秤。

    “告诉匠人,”他对着渐暗的天色道,“把退军留下的乌尔班大炮熔了,钢水掺进火沙夯——下次再有弯刀叩关,就让他们尝尝自己的青铜,如何变成咱们的城墙。”陈铁牛应声而去,靴底碾碎的铅粉在沙地上画出不规则的锚链纹,很快被夜风吹散,却在衡王心中刻下更深的印记:沙海的和平从不安稳,唯有将敌人的技术锻入自己的防线,工器王朝的锚链,才能在任何风暴中稳如磐石。

    远处,阿拉伯商队的灯火如星子般闪烁,与工器城的信标塔遥相辉映。衡王摸了摸谢赫留下的铅盒,活性炭的焦香混着玫瑰蜜的甜,在沙暴将至的夜里,竟成了最独特的和平味道。他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