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器雷神」面具模具。模具额头的工禾纹内藏三条细缝,可发射十五赫兹低频声波,中心嵌着明日合制的「锚樱纹」——铁锚代表郑和宝船,樱花象征和唐工器。「此乃《郑和航海图》与富士山震矿法的合璧,」他对匠人解释,「非借神名,乃集明日匠作之智。」
匠人王二捧着景王府刚到的防铅和服:「夫子,神户港来信说,这批护具的咖啡渣炭层配比又改良了,滇南匠人尿铅超标率已降至一成。」徐光启抚过服上暗纹,正是今上与景王去年在浅间神社共刻的工禾纹,「去岁富士山地震,景王首献地脉阻尼器图纸,如今太行山地脉波动大减,此等功绩,当刻入《南洋史稿》。」
工器十九年秋闱,策论题目为《工器兴国与合技长策论》。
考生张经在卷中写道:「太宗开南洋以通器,景王辅东瀛以强技,今上合明日之长,方得工器永昌。」阅卷官杨士奇拍案叫绝,卷末附景王府火漆印的批注:「神户港工坊愿为南洋监分厂,共享声波测距仪核心算法」——这是宗室首次公开技术主权让渡。
放榜次日,张经收到景王府信使送来的《永乐南洋志》新修本,封皮烫印「明日工器同脉」金纹。内页「工器雷神诞辰祭」条目下,工禾纹铜镯的铸造记录旁,清晰标注着「南洋监出铅、和唐工器署出模、景王府出炭」的协同明细。信使低声道:「景王殿下说,此镯已供入南京工器神庙,与太宗提举司火铳同列。」
子时,徐光启在工器阁校勘《工器开物·增订版》,案头整齐码着神户港送来的防铅技术改良日志、滇南矿山的产能协同表,以及富士山阻尼器的月检报告——所有数据均加盖「大明工器监」与「东瀛景王府」的骑缝印。
窗外传来「工器雷神」游行的童谣,与神户港方向的蒸汽钟鸣同步。徐光启展开景王密信,信末附着手绘的「工器文明谱系图」:太宗提举司为根,南洋监与和唐工器署为枝干,末端开着工禾纹与樱花交织的花。
他忽然想起工器十八年巧太妃东渡时的预言:「工器文明若要永昌,需如郑和宝船,集万邦铁钉成巨锚。」如今案头的「锚樱纹」模具、腕间的防铅护具、墙上的协同图谱,正应了此言。景王的「配合」不是臣服,而是以技术共生换万世共尊——当工禾纹与樱花纹在防铅护